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26日 星期日

    知行论坛

    不断在制度建设和创新方面迈出新步伐

    在改革开放中推动制度创新

    作者:山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26日 07版)

     

        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我们一定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在制度建设和创新方面迈出新步伐,奋力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我们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把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继续坚定地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在制度建设和创新方面迈出新步伐。

     

        制度建设与创新至关重要

     

        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程表明,改革开放既是解放思想,突破传统的社会主义观念、模式的过程,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巩固的过程,更是社会主义制度创新的过程。改革开放围绕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重要问题,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逐渐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个过程将经历:由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突破传统观念、体制、机制,到创新制度,积累巩固改革开放的成果,再到继续改革开放,继续推动制度创新,社会主义将在制度创新中巩固、完善和发展。

     

        1980年8月,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中,邓小平同志深刻总结了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严重教训。他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不是说个人没有责任,而是说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邓小平多次突出地强调,要切实改革并完善党和国家的制度,从制度上保证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经济管理的民主化、整个社会生活的民主化,促进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正是遵循这一指导思想,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地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制度建设离不开制度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的改革过程,实质上就是中国政府推动具体经济制度与具体社会制度创新的过程,是新制度安排被构造及旧制度安排被替代的过程。人类活动可分为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两大类,与之相对应的具体经济制度和具体社会制度组成了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制度结构。具体经济制度和具体社会制度的对立与统一推动着制度结构的变迁。在中国现阶段,具体经济制度的变迁已进行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其核心在于确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样一种经济体制的创新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我们要继续通过制度创新不断推进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配套的社会体制变革,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在改革开放中推动制度创新

     

        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就曾指出:“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在这个制度下的方针、政策,也将更加定型化。”这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经历“试”、“改”到“定型”的过程。而只有不断改革开放,才能使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从我国目前改革开放的进程来看,社会主义制度创新应做两方面深入思考。一方面,对传统模式的改革到目前还没有完结,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各方面制度还没有完全定型。另一方面,已经建立的各方面制度,随着实践的发展,还会遇到新的问题,也需要通过改革开放来不断解决。以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例,在改革开放之初,它确实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但随着实践的发展,随着农村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进一步改革创新,以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这方面有很多制度需要在改革开放中深化和确立。比如,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制度;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规范发展行业协会和市场中介组织,健全社会信用制度;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形成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健全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机制;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健全和严格市场准入制度;等等。总之,在经济领域,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旧有的体制机制还没有完全破除,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新的制度设计、安排还没有完全到位,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尚未健全,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主轴的经济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还正在进一步探索完善。虽然我国宪法已经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但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中非常重要的民主制度、法律制度还不够完善。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也是产生腐败和社会不公的重要原因,势必影响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每一个措施都涉及千千万万人的利益,必须积极稳妥地进行。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无论是规模还是复杂性,都是世所罕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与我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相适应,与我国的历史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教育水平相适应,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既要坚定不移,又要循序渐进,确保社会安定团结、和谐稳定。

     

        关于社会主义的文化制度,还需要不断探索发展。当前,我国的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不相匹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不健全,需要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步伐,着力培育合格的文化市场主体;着力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和文化领域战略投资者,切实增强国有文化企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大力推进文化领域资源整合,进一步增强文化建设的整体实力和发展后劲;加快构建有利于科技与文化产业相结合的体制机制,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产业;积极创新文化走出去的模式,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进一步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

     

        关于社会建设和管理制度更需要加强。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在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活力的同时,也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增加了社会管理的难度和复杂性。现实的变化要求我们必须加快推进社会建设,改革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加强社会管理要处理好几个重要关系。一是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坚持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二是处理好提高行政效率与公务员素质的关系。致力于精简机构,提高公务员的素质。三是要处理好法律法规“破”与“立”的关系。全面清理现有行政法规,完善社会管理法制,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四是要处理好依法执政与依法行政的关系,不越位,不缺位。五是要处理好内部监督与社会监督的关系,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维护群众的权益,促进社会公正。

     

        (执笔:王克群)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