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26日 星期日

    热点思考

    健全协同创新服务体系的理论探索

    作者:罗能生 汪 娟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26日 07版)

        进入新世纪,创新越来越成为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更加突出地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当前,党和国家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基点,从根本上体现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发展方式从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的历史性抉择。

        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创新活动是一个多因素、多方面综合作用的过程,需要相关主体相互协调和紧密合作,通过有效协同来实现创新目标。而从创新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协同创新服务体系,则是现代创新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和重要方式。实践证明,通过协同创新,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实现创新资源和要素有效汇集,使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充分释放,从而实现创新的突破性提升。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通过协同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大飞机制造、杂交水稻、超级计算机等等,无一不是协同创新的重大成果。但是,由于受发展阶段和体制机制等因素的约束,目前我国协同创新的规模和水平都存在不足,与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科技创新的需求相比还存在较大距离。因此,着力推动协同创新,全面提升我国创新水平,健全协同创新服务体系,必须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更加大胆的探索,这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协同创新是一个复杂的能动的过程,受着诸多因素和条件的制约。实现协同创新不仅需要在创新资源、创新主体、创新机制等创新活动内在因素方面创造条件,还需要诸多外在条件的有效扶持,需要构建相应的服务支撑体系。所谓协同创新的服务体系,是指为协同创新提供外部条件和有效服务,能够促进和保障协同创新活动有效开展的各种因素的总和,主要包括相关的政策法律、信息系统、融资体系、文化环境等。这些支撑体系,不仅为协同创新提供多方面的条件,保障着协同创新的有效开展,也引导和规范着协同创新主体的行为,优化协同创新的秩序,对于协同创新的实现及其创新绩效的提升,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从现实情况看,我国协同创新水平和效率不高,与协同创新体系的不完善有很大相关性。因此,要积极推进协同创新发展,必须健全和完善相关服务支撑体系。

        首先,必须健全促进协同创新的政策和法律体系。协同创新是一项具有社会性和公共性的活动,这就特别需要政府在推进协同创新中发挥重要的行政协调、政策引导作用;需要制定相关法律和制度以规范、维护创新秩序和环境。在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为了推进协同创新,政府都制定了相关的战略计划和扶持政策。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大国,我国政府在协同创新中的作用更为重要和突出。我国已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这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纲领性文件。要使这个规划得到有效实施,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分阶段分步骤地进一步明确国家重大创新项目的协同创新战略计划;需要制定一系列专门针对协同创新的扶持政策,进一步完善有关协同创新的法律法规,对协同创新中主体间的法律问题提供有效的服务与援助。

        其次,必须健全促进协同创新的信息服务体系。协同创新是一个复杂的信息获取、交流、生产、传播的过程,信息是协同创新的最基本资源,也是创新活动的实质性产出。因此,需要构建一个健全的信息支撑系统,来为协同创新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一是需要构建一个多层次、综合性的创新信息发布和交易平台。一方面,为人们展示创新信息、获取创新信息、寻找创新伙伴、获取创新资源提供有效的服务;另一方面,为人们创新成果的交易和创新合作的达成,提供便捷的平台。二是需要培育多种类型和层次的创新信息中介服务机构,为有参与协同创新意愿的主体以及正在进行协同创新的团队,提供专业的信息服务。三是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科技信息库的建设。

        再次,必须健全协同创新的融资服务系统。协同创新是一种高投入、高风险和高产出的活动,大量和及时的资金支持,是保障协同创新有效实施的重要条件。因此,必须构建完善的支持协同创新的融资体系。其一,确立政府稳定的持续的财政投入机制,不断加大对那些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的、战略性的协同创新项目的投入。其二,需要通过政府与银行的有序合作和适当资金引导(如贴息贷款)等方式,为协同创新提供充分的信贷支持。其三,要探索通过强化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抵押、入股等方式,为协同创新提供直接融资的途径和机会。

        第四,必须优化协同创新的文化舆论环境。良好的文化环境和精神氛围,不仅可以对主体积极参与创新行为形成有效激励,培养人们养成良好的创新行为习惯,而且可以凝聚人们的创新共识,协调人们之间的创新关系,降低创新中的交易成本。文化的核心是人的价值观,而人的价值观又能体现人的综合素质,进而决定人的思维走向和实践方式。因此,政府和全社会要共同努力,积极营造一种有利于协同创新的文化环境。协同创新的文化环境是由一系列相关协同创新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行为习惯和社会风尚等构成的综合系统。培育有利于协同创新的文化环境和精神氛围,弘扬协同创新精神,首先需要政府积极倡导。其次,教育部门要积极向受教育者传导协同创新精神。再次,要利用各种社会传播渠道和工具,使协同创新的精神,渐次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推动协同创新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作者单位: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论点摘编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顾昕针对中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方向问题,在《走向全民健康保险:论中国医疗保障制度的转型》(《中国行政管理》2012年第8期)一文中提出:中国目前已经进入全民医保的时代,但医疗保障体系呈现碎片化的特征,其内部的若干制度安排之间出现了不协调。中国医疗保障体系亟待进一步转型,转型的重点和方向是将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从现行分散化、碎片化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改造为集中化、一体化的医疗保险制度,即全民健康保险。推进全民健康保险是“发展型社会政策”的体现,具有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双重功效。从短期来看,这是一种简单易行而又可持续的减税计划,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有助于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从长远来看,全民健保制度的建立标志着“社会性基础设施”的建设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必将为中国福利国家的重建奠定基础。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