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我通过暗访发现医院的生化验血窗口少、患者多,排队时间长,为此我向医院理事会提出改进意见。”邢平芳是朝阳医院理事会的普通一员,她利用居民听证会、居民事务委员会等各种平台和渠道,广泛听民意,解民忧。她告诉记者,理事会非常重视她的意见,目前正在采取措施,增加服务窗口,满足服务需求。
像邢平芳一样,由普通群众担任医院的外部理事参与医院决策的人还有许多,他们正在全新的岗位上发挥着作用。
据了解,“试点建立以理事会为核心的医院法人治理运行机制”是北京市医管局继医药分开之后,创新政府办医模式的又一重要举措。北京市医管局党委书记、局长方来英今天表示,北京市医院管理局自7月5日、16日分别在朝阳医院、友谊医院正式成立理事会,运行至今已经一个多月,两家医院已开始发生可喜的变化,公立医院发展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均有所提升,更好地实现了“政府办医为民”的公益性目标。
“如何提升政府办医的科学性、实效性,是市医院管理局在代表市政府履行市属公立医院出资人职责和办医院职能时经常思考的问题。”方来英指出,医院法人治理运行机制就是市医管局创新政府科学办医模式的有益探索。作为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基础,医院法人治理运行机制内容涉及公立医院运行的各个方面。落实了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建立以理事会为核心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再通过完善公立医院决策机制、执行机制、监督机制、用人机制、激励约束机制,使公立医院权责更清晰、管理更科学、队伍更充满活力、工作更富有效率。而且,医院法人治理运行机制改革试点的本质特征是医院决策、执行、监督三权运行的分工制衡。三权的行使者——理事会、执行院长、监事会都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在这个基础上各行其职、各负其责,避免了因职责不清、分工不明而导致的混乱和效率低下。同时,三方权力又是相互制衡密切结合在一起的,相互协调、相互配合,有效率地运行,有成效地治理公立医院。目前,朝阳医院、友谊医院这两家试点医院的理事会、执行院长已到位工作,监事会还在组建中,与决策、执行、监督三权运行配套的体制机制也在进一步健全完善中。
方来英介绍说,在试点设计和实施中,北京市医院管理局尤其注重把握决策、执行、监督三权,通过变革优化权力结构、理顺理清权力运行路径、明晰明确权责内容边界,来促进和实现市属公立医院领导体制、管理模式、运行机制的优化,用权责清晰的制度体系和良性运行来保证公立医院的全面、协调发展。特别是理事会的多元构成,拓展了理事会对内治理、对外联络的双重功能,打破了医院原有相对封闭的决策模式,向更加主动开放的模式转变。其中外部理事作为服务对象代表,完全来自医院外部,而且零薪酬履职。
“我们这么做,主要是想尽可能保持外部理事的相对独立,防止因拿薪酬削弱独立性而形成医院内部封闭控制的局面。”方来英强调,两家医院的外部理事来自各个领域,有社区居民、有研究机构学者、有法律从业人员,也有新闻界人士。外部理事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反映社情民意,不仅积极履职参与理事会决策,而且站在市民、老百姓角度审视和监督医院管理运行,认真建言,是促进医院协调发展的外部动力。
此外,与传统院长负责制相比,法人治理结构下的执行院长负责制也在发生着三个变化:一是职责定位的变化;二是履职标准的变化;三是任免程序的变化。方来英表示,此举是北京市医管局推进专业化、精细化办医的具体尝试。
方来英还透露,目前北京市医管局正在成立监事会,成立后将以派驻监事组的方式入驻医院,加强对医院决策层、执行层履职情况的检查,加大对医院规范运行的监督。同时将建立总会计师制度,并完善信息公开制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确保医院的发展运行更加规范有效。
(本报记者 田雅婷 本报北京8月2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