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岁的北京人艺表演艺术家吕恩,8月15日在京病逝。
虽然告别舞台多年,但吕恩以及她所塑造的艺术形象,仍勾起了人们的回忆。她的落落大方,她的戏品人品,均得到人们的称道。人们称她是幸福的“绿叶”。
影视“绿叶”
吕恩本名俞晨,江苏省常熟人。1938年考入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并易名吕恩,从外祖母姓吕,并示戴德感恩之意。1941年毕业,吕恩与白杨、张瑞芳、秦怡、舒绣文、金山、赵丹等配戏,共同活跃在战时重庆的舞台上。吕恩曾说,她的这些师友们都是剧坛的主角,名编、名导或明星,是“红花”,自己则是跑龙套“绿叶”。1946年,吕恩参加了上海艺剧社。1947年她从舞台走上银幕,在电影《还乡日记》《山河泪》《郎才女貌》《火葬》《虾球传》《红旗歌》中担任主角。在上海,她还被中外文艺联络社聘为特约记者,在演戏之余辛勤笔耕,为上海《新民报》撰写了大量戏剧文章。
1948年,吕恩赴香港,加入了永华影业公司,在电影《清宫外史》中饰演瑾妃,在电影《骆驼祥子》中饰演“白口袋”。她性格开朗,与人和善,同包括曹禺、夏衍、陈白尘、张骏祥、白杨、秦怡、张瑞芳、舒绣文、赵丹等在内的许多知名作家、诗人、戏剧家结为挚友,这些艺术大家对吕恩的人生道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吕恩1953年调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工作,先后在话剧舞台上塑造了20多个艺术形象。她是北京人艺首个演繁漪的女演员,并因在《明朗的天》中饰演徐慕美获得表演奖。从演《清宫外史》的瑾妃起步,演过花枝招展的交际花,演过又老又丑的妓女。别人以为演这些角色有损个人形象,吕恩不管这些,她认为有兴趣的就演。她演过《伊索》中的梅丽达、《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中的巫婆马聂法等,虽戏份不太重,但鲜活的表演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表演大气凝重、性格鲜明、形象鲜活,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给广大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吕恩1992年荣获北京人艺元老杯,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荣获国务院颁发的“终身贡献奖”。
北京人艺表演艺术家、著名指挥家李德伦的妹妹李滨说,吕恩豁达、爽朗,与自己很对脾气,近些年只有在北京人艺出版老艺术家专辑时召开的座谈会上见见面,叙叙旧。她说吕恩记忆力好,人也很随和。
1954年与吕恩共同演出《雷雨》的郑榕说,吕恩虽是南方人,但是个急性子,快性子,演的角色也大多是泼辣型的。她生活里对人特别亲近。
龚丽君1989年起演《雷雨》中的繁漪至今,她说,2005年建组时,曾把吕恩老师请来给我们说戏。那时候吕恩老师已经八十多岁了,说话语速很慢,气质特别好,很贵气的一个人,绝对的大家闺秀。吕恩老师说,以前我演繁漪时,出于那个年代的局限,不敢把她对周萍的爱强烈地表达出来,你们现在没有这个顾虑,可以尽情地演出繁漪敢爱敢恨的一面。龚丽君说,吕恩老师这番话给了她极大的鼓励和启发。
名人提携
吕恩在《回首》一书中,认为自己的从艺生涯中,受曹禺和张骏祥影响最大。
曹禺是剧专教务主任,30岁时因写出《雷雨》、《日出》已名满全国。吕恩印象中曹禺是为人和蔼,没有架子的先生。那时师生吃住在一起,年龄差距不很大,下课师生在一起打球、游泳,“疯”成一片。吕恩说:曹禺是典型的书呆子,生活上大大咧咧,一点不讲究。他有时穿两只不同的袜子上街,也若无其事。吕恩入剧专一年级时,第一次上舞台,演一个只图享乐的贪官太太,十分紧张。临上场,曹禺隔着幕布对她说:“不要害怕,我就站在侧幕旁给你保驾;忘了台词也不要紧,我给你‘提词’”。有曹禺的鼓励,吕恩没有怯场。曹禺解放后的第一个剧本《明朗的天》,主角徐羡美就是让吕恩担纲的。
张骏祥是吕恩的班主任,以严厉闻名。他教“导演”和“舞台美术”课。基础课学完后,三年级选专业课,吕恩选“编剧”。张骏祥认为她个子高,有形象,在台上能戳得住,建议她学表演。吕恩说自己是南方人,语言不行,没信心。张骏祥说:“语言不好可以学,以后不准你和上海人在一起就说上海话。如让我听到你说上海话,就罚五分钱一次。”在张骏祥的鼓励和督促下,吕恩步入演戏生涯。1947年,张骏祥导演《还乡日记》,大胆起用从无电影表演经验的吕恩。后又让她陆续出演《蜕变》、《北京人》和《安魂曲》等剧中角色。吕恩至今仍很感激张骏祥当年为她选专业、定调,给她表演的机会,使她成为一名演员。
北京人艺戏剧博物馆馆长刘章春说,离休后,吕恩还时刻关心着剧院的艺术建设和艺术事业发展。1995年,她以74岁的高龄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在88岁时还撰写出版了《回首——我的艺术人生》一书,并陆续撰写了多篇热情介绍中国戏剧艺术发展成就的文章,发表于海外的主流媒体上。她的文笔活泼流畅,亲切感人,文章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她不仅是一位优秀的表演艺术家,也是一位中国戏剧文化的传播者。
敬多于爱
很多人都不知道,吕恩曾是吴祖光的前妻。
1938年吕恩就读国立剧专,吴祖光是校长俞上沅的秘书,兼教国语。不久吴祖光的《凤凰城》上演,文名鹊起。吴祖光好请客,一次叫上了学生吕恩。17岁的吕恩不解,事后问“吴先生,你怎么也请我?”吴说:“我喜欢你呀!”吴祖光常提醒吕恩:“没事别玩,多看看书,多写写字。”吕恩当时也没认真,直至结伴到成都演出吴祖光的《牛郎织女》后“才慢慢好上的。”吴祖光还教吕恩记日记,纠正吕恩的发音……日久生情,两人便生活在一起了,但谁都没提正式结婚的事。直到1944年3月,受到吕恩母亲的催促,两人才在上海举办婚礼,由冯亦代、丁聪操办。夏衍和叶圣陶是证婚人。他们共同生活了6年,1950年友好分手。
晚年的吕恩总结两人分手的原因是,两人性格差异大,生活习惯、爱好也不同。吴祖光偏北方人的习惯,喜欢听京剧、吃面食,好静;吕恩喜上海人的情调,爱吃米饭、爱跳舞,好动。一次吴带吕去欣赏京剧名角麒麟童的戏,吕恩却呼呼大睡。吴祖光说是在对牛弹琴。在上海,吕恩与赵丹、唐纳跳舞,吴祖光当观众。在上海的一段时日,吕恩晚上拍戏回来晚,天亮一睁眼,吴祖光已上班去了,有事互留纸条,像街坊邻居。时间一长,在感情上自然就疏远。吕恩为人爽直,做事不喜欢拖泥带水,有男子气概,她不欣赏吴祖光的“黏黏糊糊”;而且,吕恩个性很清高,她认识吴时,吴还藉藉无名,后来才“发”起来。吴祖光名气如日中天时,别人叫她吴太太,她听不惯,她喜欢人家叫她吕恩。1949年在香港拍《虾球传》时,他们便决定分手了。当时吴祖光经济上十分窘迫,他们把房子抵押掉,得几千块,吕恩全给了吴祖光。吕恩考虑吴祖光当导演,将来拍戏采景需要照相机,就花了几千块买了部莱卡照相机送他作纪念。当时,那部莱卡照相机可买辆小汽车!吕恩后来与胡蝶的堂弟、原国民党空军飞行员(起义人员)胡业祥结成连理。育有一子胡其鸣,在美国从事影剧业,颇有成就。胡业祥于1998年去世。
吕恩回忆这段往事时,不时夸吴祖光聪明,人缘好,待人诚,朋友多,交情厚。吕恩总感到自己对吴祖光“敬”多于“爱”。说他俩宜做朋友,不适合做夫妻。尽管如此,吕恩觉得吴祖光对自己的帮助很大,她数次说:“我仍然很感激他。”吕恩特别感到欣慰的是,她与吴祖光共同生活的6年,是吴祖光创作高峰的6年,最出成果的6年。在外人看来,这当然也是“绿叶”衬托“红花”的6年。本报记者 苏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