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22日 星期三

    理论随笔

    生态文明建设走向自觉

    ——从把湘江打造成“东方莱茵河”看环境变化

    作者: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周小毛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22日 09版)

        历史上,莱茵河曾受工业污染,是饱受污染之苦的莱茵河流域9国人民奋力治理,才把莱茵河变成了一颗明珠,镶嵌在欧洲的大陆上。湘江,这条湖南人民的母亲河与欧洲的莱茵河在治理上有许多相似之处。湘江,也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导致环境不堪重负。为把湘江打造成“东方莱茵河”,湖南人民开始了一场大规模的治理行动。“十一五”时期,湖南投入595亿元,分927个治理项目,重点治理湘江的重金属污染;借助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的东风,建立起湘江流域的“两型”产业体系;加强流域内水资源涵养林、水土保护林、各类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和湿地建设等等。短短几年,湘江流域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为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我们加快了经济发展的步伐。但是,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高污染的困境。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把生态文明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之一,并提高到与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同等重要的位置,充分表明我们党的发展理念更加科学和理性,生态文明的建设走向了自觉。

        实际上,十六大以来,我国就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制,逐步走上了新型工业化道路,并主动淘汰一批高碳污染企业,提高承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门槛,积极参与国际环境保护的各类组织和活动,最大限度地承诺与兑现国际组织要求我们达到的排放指标。比如:花大气力搬迁首钢、治理太湖等一系列保护生态的重大举措;切实加强水利、林业、草原建设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保护森林和生物的多样性,善待自然生态,珍惜自然资源。目前,我国森林面积达到1.95亿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0.36%。到2020年,全国森林面积将比2005年再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同时,以绿色GDP为标准衡量干部的政绩,以进一步增强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建设生态文明的自觉性。尤其是要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意义和基本要求,引导人们形成爱护环境、保护生态人人有责的意识。

        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党在科学发展上的又一理论创新。建设生态文明,顺应了世界发展潮流,契合了中国发展实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将越走越宽广!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