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22日 星期三

    基层故事

    大伙儿叫他“树爹”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22日 09版)

        1981年,年仅23岁的赵德清毕业刚分配到山西大同县林业局,就被派往偏远的聚乐乡采凉山担任技术员。他和种树人员一起住在一座无电无水的废弃窑洞里,一住就是两个月。几年下来,荒山上多了7000多亩落叶松。

        1984年冬天,赵德清被调往更加偏远的麻峪口乡担任副乡长兼林业站站长。在麻峪口乡的12年间,赵德清带领团队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造林3万亩,圆满完成任务。他的爱人师慧林说:“那时候我和孩子住在县里,他最多一个月回一趟家。”

        1999年,赵德清担任大同县林业局局长,仍是个“不沾家”的人,不是忙造林,就是检查验收、护林防火。赵德清的同事说,他为封山禁牧,曾与手拿匕首的村民对峙;为制止偷伐,曾带领同事连续两个月每天零点至凌晨三点在一家压板厂门口蹲守。老百姓说,赵德清见到树比见到儿子还亲,大伙称他为“树爹”。

        大同县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栽树比养个孩子还难。县林业局老干部高元说,为保证成活率,赵德清不断钻研林业科技知识,探索总结了多项适于大同实际的造林技术,取得了成效。

        在造林方式上,赵德清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已积极推广专业工程队造林。他说,义务植树场面壮观,但缺乏专业技术,效果不好。他组织150人的专业队,一到植树季节就住在山里专门种树。现在全县已组建10支造林专业队,队员达l000多人。

        赵德清即将退休了。他准备在退休后承包荒山继续种树。他说:“种树是个苦差事,但对我来说,一看见树,我就心情舒畅。干自己喜欢的事,就是一种幸福。” 本报记者 冯永锋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