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特殊的培训课——讲台上没有老师,只有视频;讲台下,一些85后、90后的年轻人每人一份8月6日出版的《光明日报》。许多人眼中都闪烁着泪花。
这堂中国日报2012年新入职员工培训课的主题是“黎星精神——中国日报人的精神”。
当黎星灿烂的笑容出现在视频上,哀乐响起,全场安静下来。一个多小时的黎星事迹报告会录像,深深感染了这些朝气蓬勃的年轻人。
冯秀霞说:“虽然我与黎星老师从未见过面,但通过文字、视频、同事口述,她的形象在我的脑海里渐渐立体和丰满。她身上有一股令人敬佩的专业国际记者的气质,新闻专业素养高、外语水平高、热爱国际传播事业,即使50多岁了,依然不停地学习新技术,是摄影、录像和写作集于一身的全媒体记者。她关心下属,提携年轻记者,体贴入微。一年过去了,每当谈起她,她带领过的年轻记者还会掉下眼泪。抛开那些耀眼光环和英雄崇拜,我更愿意把黎星老师当成一位相识恨晚的朋友和一位好导师。”
在匡林华心中,黎星并没有离去:“黎老师,在您精神的感召下,中国日报社已经成为年轻媒体人的热土,新的中国日报人有了强烈的归属感,想着即将在您工作过的地方工作,您曾经关心照顾的同事如今关心照顾着我们,我们就像找到了回家的路。”
曾与黎星有过几次接触的范针哽咽地说:“当时并不知道,那位不厌其烦耐心教导我们这些实习生的前辈就是黎星老师……黎星老师走了有一年了,我想她了。”
“我们都想她了。”这是观看报告会的人的心声,也是中国日报社所有员工的心声,尽管有些人并没见过黎星,但在那一刻,他们早已相识。
(本报记者 邓 凯 中国日报记者 解 冰 本报北京8月2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