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21日 星期二

    福建:扬帆海峡的“先行者”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21日 10版)
    武夷风光引客来,游客在福建武夷山九曲溪漂流。新华社记者 张国俊摄

        聚  焦

     

        十年弹指一挥间,八闽大地日新月异。平潭岛热火朝天的工地、厦门港巨轮穿梭的码头,诉说着建设的成就;福州三坊七巷的白墙乌瓦、泉州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讲述着城市的变迁;莆田的荔枝、漳州的水仙、武夷的大红袍、安溪的铁观音,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春潮拍岸,八闽风帆激荡。

     

        2009年5月,国务院颁布《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海西”正式晋升为国家战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指导下,福建把握机遇,勇于先行先试,经济社会跨越发展。2008年,福建GDP刚过万亿元关,到2011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17500亿元,同比增长12%;财政总收入2596亿元,同比增长26%。

     

        进入2012年,福建经济继续稳步前行。经初步核算,上半年福建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982.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1.3%。其中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712.95亿元,同比增长14.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1个百分点;全省外贸进出口705.5亿美元,同比增长12.2%,增幅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2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现金收入5032元,同比增长16.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4%,增幅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

     

        福建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立足于稳,着力于进,犹如一艘航轮,在浪卷云飞中坚定前行。

     

        海西战略:打开面向海峡的门

     

        福建与台湾一水相隔,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2004年,福建面向海峡打开大门,首次提出“海峡西岸经济区”设想。“海西”概念很快引起两岸及海外的广泛关注。

     

        2009年,海西发展迎来崭新的起点:国务院通过《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海西发展构想终于上升为国家战略,福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2011年,“十二五”开局之年,对福建而言,意义非凡。是年3月,《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正式获批,作为“十二五”最早获批的国家区域发展规划之一,海西《规划》勾勒出“科学发展之区、改革开放之区、文明祥和之区、生态优美之区”的宏伟蓝图;1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同意平潭在通关模式、财税支持、投资准入、金融保险、对台合作、土地配套等方面,享受比经济特区更特殊、更优惠的政策;12月,《厦门市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获批,厦门将构建两岸经贸合作最紧密区域、两岸文化交流最活跃平台、两岸直接往来最便捷通道、两岸同胞融合最温馨家园。

     

        随着“两规划一方案”颁布实施,福建再次成为扩大改革开放的先锋——

     

        厦门经济特区迎来“二次腾飞”的绝佳契机:“试水”航运物流服务体系,打造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加紧实施岛内外一体化,集美新城已提前一年实现“三年初具规模”的目标;加速推进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建设,多家台资金融机构已先期入驻;厦门银行通过异地抵押方式,成功为福州一家台企发放贷款,开创了两岸金融合作的新模式……

     

        平潭成为两岸交流合作的新通道:平潭到台中的“海峡号”自去年11月30日首航以来,至今年6月底已运送旅客5.3万余人次;7月5日,平潭首批货物通过“海峡号”出口台湾。看好两岸发展前景,台湾将开通“基隆—平潭”航线,承载航线的“台闽之星”已交船,并确定于9月投入营运。平潭与台湾的直航,带来的不仅是人流,还有资金、技术等,将大大推动两岸产业近距离对接、深度化融合。

     

        先行先试:最核心的政策优势

     

        福建充分发挥海西对台独特优势,重在“先”,勇于“试”,在“先行先试”中发展壮大。

     

        在政策的驱动下,闽台交流合作不断推动,为两岸关系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闽台科技合作交流日趋活跃,福建计划投资2亿多元购买一批台湾先进技术,投资1亿多元推动闽台联合研发项目,投资3亿多元推动闽台一批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对接。福建“海峡旅游”的品牌效应日益凸显,今年1至5月,经福建口岸赴金门、马祖、澎湖和台湾本岛旅游12.5万人次,同比增长47.4%,其中六成多为外省游客。闽台文化交流持续升温,海峡两岸文博会、艺博会、版权博览会等一年胜过一年。闽台教育交流如火如荼,闽台高校教育交流合作屡屡实现新突破,如率先成批次选派高校学生赴台高校学习一年、率先开展闽台高校“分段对接”联合培养人才项目、全面推广闽台高校和合资企业“校校企”三方联合培养人才项目等。

     

        作为中央对台决策部署的重要抓手和海西建设的战略突破口,平潭被选定为实践两岸“共同规划、共同开发、共同经营、共同管理、共同受益”全新模式的综合实验区。平潭开放,政策优惠是关键。《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获批后,中央各部委再次发力,加紧对接政策落实,全力支持平潭开放开发。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决定对注册在平潭的航运、保险、服务外包、物流等业务实施营业税优惠政策;国家质检总局支持平潭推进打造对台“通关最便捷、监管最有效、服务最优质”的通道;海关总署从加快口岸开放建设、实施优惠税收政策等10个方面提出27条措施;国家海洋局对平潭推进海洋开发与保护提出7个方面的支持措施。

     

        如今,平潭综合实验区已成为福建扩大开放、先行先试的一个重要窗口。去年底,平潭推出当天核准制、注册资本零首付制和台资企业直接登记制等新举措,台资企业注册登记实现新突破。截至目前,实验区企业总户数突破2000户,成为福建吸引境内外资本最多、最快的地区之一。

     

        “三维对接”:大手笔集力集智

     

        漳州的古雷石化、龙岩的新龙马微客、莆田的鞍钢冷轧板、宁德的联德镍合金、福州的中铁乾达盾构机……当前,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正在八闽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近年来,福建全力与央企、外企、民企展开“三维”项目对接,着力建设大项目、培育大企业、打造大基地,努力把中央对福建的政策支持转化为更多的资金和项目支持。

     

        2010年12月,福建省与中央企业项目洽谈会在京举办,对接央企,借势登高;去年3月,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率代表团访港澳,带回了投资合同229项;去年7月底,福建省省长苏树林赴上海参加福建省民营企业项目投资恳谈会,为民企和福建好项目“做媒”;今年4月,福建省政府又进京举办“投资福建”推介会,组织福建企业与知名企业、跨国公司“联姻”,累计吸引投资105亿美元……

     

        央企总动员、民企回归热、外企新机遇。“三维对接”促进了大项目好项目加快集聚,新增长区域活力迸发。截至6月底,纳入福建全省“三维”项目跟踪管理系统的央企、民企、外企项目共1885项,总投资2.86万亿元,累计完成投资2907亿元,已开工或动工建设853项,总投资1.2万亿元,其中投产163项,总投资768亿元。 本报记者 高建进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