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20日 星期一

    今天,通识教育有没有用?

    《 光明日报 》( 2012年08月20日   05 版)

        什么是通识教育?通识教育有没有用?上海书展上,一场围绕“教养与文明——谈通识教育的无用之用”的谈话,理清了当下对通识教育存在的诸多误区,引人深思。

        “通识教育本身不是一个实用性、专业性、职业性的教育,也不直接以为职业做准备为依归。”上海交通大学战略学教授、党委副书记徐飞开宗明义地道出通识教育的“通”、“专”之辩。

        徐飞首提了通识教育的“无用之用”这一理念,“基于功利性的价值取向,通识教育似乎无用,然而,相对于‘有用有所难用’的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却‘无用无所不用’。通识教育充分体现了老子‘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思想,充分体现罗素‘从无用的知识与无私的爱的结合中更能生出智慧’的论断”。

        他举例说,“黎曼几何”是一个纯逻辑思辨体系,看似没什么用,但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就使用了它;“数论”是个完全抽象、思辨的东西,但它却在密码学上派上了用场;西方世界200年所创造的物质文明,超过了中国5000年物质文明的程度,为什么?因为东方人崇尚实用,而思辨、理性、逻辑却不被重视,这值得反思。

        “过窄的专业教育,过强的功利主义,过弱的人文精神”成为徐飞强调的目前高等教育的“三个过”,“如果一个民族没有足够的知识底蕴,不用知识武装头脑,前程是堪忧的。所谓的素质教育、人文教育、通识教育,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

        著名哲学家、管理哲学家、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成中英对通识教育作了这样的阐释,“在古代,通识就是每个人都应该对一些基本的道理、价值有一个认识。现在我要说的通识教育,至少包括:了解人和天、和自然的关系;了解人的职能价值,怎样去做一个对自己负责的、能够实现自己的人;了解人的道德,伦理;了解知识和人文的价值;能够欣赏天际之美、人文之美,能够升级价值的空间。”

        在实用主义大行其道的今天,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反其道打造了一套“通识教育丛书”,目前出版的《天文与人文》、《法律思维与法学经典阅读》、《数学赏析》和《法律与道德》,已经在上海交通大学的课堂上使用。社长韩建民说,这套书的目的,就是要深入发掘各个学科的思想魅力和文化底蕴,重视学科知识的交叉、融会,让学生能够真正学会解决实际问题并享受其中的乐趣。本报记者 李 苑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