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19日 星期日

    寻找最美乡村教师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19日 11版)
    孤独的守望者——伍贞祥 冯 俊摄
    希望 赵志强摄
    天梯卫士 袁孝正摄
    赞最美乡村教师王平(自作诗·书法)赵学敏
    认真听讲(中国画)马丽华
    宋迪泉老人的家庭辅导站 杨成龙摄
    授业解惑(书法)李 铎
    赞最美乡村教师(自作诗·书法)周文彰
    知识的温度 陈玉庆摄
    师严道尊(书法)康默如
    背学生过河的田洪柏 郭立亮摄
    小童归学早(中国画)王 林
    扁担校长——林清和 唐 旭摄
    我的学校在江边(中国画)张 宪
    梦开始的地方(中国画)杨 芳
    进城收书的李灵 常 亮摄
    园丁赞(中国画)方 成
    巫山小学的早晨(中国画)陈国创
    含英咀华(书法)崔 伟
    90岁的“孩子王”——陆耀球 朱健兴摄
    一个人的课堂 陈天石摄
    山乡读书声 王 方摄
    编织希望(中国画)朱 凡
    春来了 刘智宁摄

    【编者按】

     

        “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系列公益活动正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并引起广泛的社会影响。无数乡村教师不计报酬,不辞辛劳,在中国最贫穷、最偏远的基层学校默默坚守,为中国的现代化与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作着自己独特的贡献,他们的事迹感动并激励着无数人。一大批书画家和摄影爱好者用自己的方式歌颂或记录了乡村教师生活,我们特从他们的作品中选出一部分刊发,以表达对广大乡村教师的深切敬意与祝福,并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心中国的农村教育。

     

    为了祖国的未来

     

    何东平

     

        由中央电视台与光明日报社联合发起的“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系列公益活动已经是光明日报作为主办单位第二次举办。这又是一次“为弘扬崇高而寻找”的旅程。这一次,除了比去年投入更多的资源来挖掘和宣传乡村教师的优秀事迹,我们还想做一些特别的努力,以更深入、细致地体现光明人关爱乡村教师的情怀。

     

        这一次,我们想到了摄影和书画。

     

        作为一张以建设“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为使命的报纸,我们对文化和艺术情有独钟。艺术的魅力穿越时空,没有地界。一张照片,因为独特的场景、独特的神情,捕捉到了那个瞬间,就可以吸引无数目光的凝望;一件书法,或苍劲或飘逸的笔迹,让我们仿佛看到乡村教师独守大山的坚毅和寄居乡野的风骨;一幅国画,或直接描摹教师形象,或以红烛、翠竹、夏荷、秋菊、腊梅等风物喻乡村教师之高洁,无不引人动容,发人深思。

     

        本次展览的书画作品是主办方向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们邀约而来,摄影作品则通过媒体面向摄影爱好者征集。在邀请函和征稿启事发出之后,短短一个多月,就收到了一百余幅书画和近千张新闻摄影图片。这期间我们还举办了专场书画笔会。名家大家欣然命笔,挥毫泼墨、渲染丹青。艺术家的热情让我们惊喜之余愈发感动。他们用相机记录了感人的画面,用笔墨刻画了高尚的灵魂。他们不为名而来,不为利而往,而是为了祖国的未来。

     

        这些作品经由光明日报、光明网,以及一些兄弟媒体的刊发,已经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不少单位、企业、个人辗转联系到我们,表达了资助乡村学校和师生的强烈愿望。这正是我们发起“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及相关活动的初衷,唤起更多的人关注中国农村教育现状,用点滴行动,为他们送上温暖和祝福。

     

        中国有近一半的人生活在农村,近一半的学龄儿童在农村,乡村教师拿着最微薄的工资散落在那些最困难、最偏远的地方。他们是孩子们的老师,是孩子们的父母,既关照生活,也关照灵魂。他们正燃烧生命为我们的民族传递薪火,他们理当接受崇敬和礼赞!

     

        (作者为光明日报社总编辑)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