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以来,我国气候极端异常,粘虫在河北、内蒙古、吉林、黑龙江、辽宁、天津等地暴发,其严重程度十分罕见,对北方秋粮丰收构成严重威胁。
今年虫灾缘何如此严重?
我们能否有效实施“虫口夺粮”?
农业科技此刻能够满足“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之需吗?
吉林“二代粘虫”河北北京“三代粘虫”,与“7·21暴雨”直接相关
8月5日一早,吉林农安县开安镇龙盛村村民老杨就来到自家的玉米地里,眼下的粘虫灾害让他十分忧心,60多岁的他说,自己还从来没见过这么严重的虫灾。在他身边的玉米地中,记者看到,地面、农作物秸秆、杂草丛中到处可见黑乎乎的粘虫。有的玉米已经被虫子啃光了叶片,只剩下光秃秃的叶脉。
“这些虫子足足有四五厘米长,黑色身体,红色头顶,这种虫子专门吃苞米叶,把叶子吃光了,苞米就完了。”看着眼前被虫子蚕食后的玉米,老杨的心疼溢于言表。
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程登发介绍,粘虫是一种迁飞性、暴发性的杂食性害虫,可危害玉米、谷子、大豆等农作物,具有区域性集中为害的特点。
据了解,目前出现在吉林的是“二代粘虫”,而河北、北京的农民这些天正在和“三代粘虫”做斗争。河北省农业厅植保站副站长、研究员张书敏介绍,河北的粘虫灾害和“7·21暴雨”直接相关。
农业部统计显示,截至8月14日,北方地区粘虫发生面积近5000万亩,严重发生面积650万亩,发生面积之大、危害程度之重是近十年来前所未有的。
杀灭粘虫,及时用药是关键
8月13日,雨后放晴。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北旺乡相士屯村的玉米地里,玉米穗饱满结实,玉米叶宽大黑绿。若不是部分田块里雌穗以下四五片叶子被咬成了锯齿状,谁也不会想到这里刚刚结束了一场虫口夺粮大战。
“进入植保站工作30多年,没见过这么严重的粘虫灾害。”广阳区农业局副局长、植保站站长苏其茹坦言,当时地头杂草里面每平方米虫量达到80—100头,部分地块玉米叶子已经被吃掉了两三片,而且地头不明显,越往里走粘虫危害越严重。
“粘虫是暴食性害虫,如果再停两宿,这一片玉米就全被吃光了。”苏其茹强调,危害重不等于损失重,粘虫没有抗药性,使用菊酯类或有机磷类农药均可以防治,只要及时打药,保证雌穗以上不受危害,对产量的影响就不大。
8月8日以来,河北省植保系统已经抽调725名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开展虫情拉网式普查和防控技术指导;同时,河北省农业厅协调资金2000万元紧急采购8460台烟雾机用于粘虫应急防治,有关市、县政府也投入资金478万元,购买农药86吨、大型配药器械28台套、烟雾机631台。截至8月11日,河北省防治重发田块390万亩次。
与此同时,在东北、北京、天津等地,一场针对粘虫的防治防控战役也正在打响,农技人员和农民采取喷药机车防治、人工防治和飞机喷药防治相结合的方式,联防联治,有效地控制了虫害的蔓延。
高压担架式喷雾器等设备紧急上阵
“玉米长虫子将看不到收成。”8月5日,天津市武清区河北屯镇河北屯村农民张国英到武清信息网“政民零距离”发帖子求助。
“当天武清区植保植检站就打来电话,告诉我说防治粘虫最有效的办法是直接喷洒菊酯类药物。”张国英说,第二天一早,她就背着小喷雾器到玉米田里打药去了,可是半天时间只打了两个来回、三四垄地。
“就这样打下去,虫子把我这点棒子吃完了也治不完。”更让张国英着急的是,那几天温度高,湿度大,大家都怕中毒。无奈之下,她再次拨通了武清区植保植检站的电话。“他们帮忙联系了保农仓统防统治合作社。第二天早晨5点多钟,合作社就开车带着机器过来了,半个多小时就全部打了一遍药。”张国英说。
保农仓统防统治合作社理事长刘洪光介绍说:“使用高压担架式喷雾器喷幅能达10—12米。和农民自己防治相比,用药量一样,但由于用水量多1倍,雾化效果好,防效也较高。”
为了保障秋粮生产安全,武清区植保植检站一方面通过电视、网络、手机短信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普及防治技术知识,另一方面在组织农户开展自主防治的同时,积极联系当地10支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对高密度发生地块开展专业化防治。截至8月12日,全区重发生地块全部防治完毕,防效达到95%以上。
8月14日,张国英再次钻进一人多高的玉米田。由于防治及时,这里的每株玉米只有三五片叶子被咬食,基本上看不到叶子被咬完的“透光”现象。“都是统防统治帮我们挽回了收成!”张国英感慨道。(本报记者 李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