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18日 星期六

    十八大代表风采录②

    巨晓林:接触网的“小巨人”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18日 01版)
    巨晓林在高铁工地进行接触网施工作业。王健摄

        “咱农民工也要有知识、有技能,敢为人先!”

        ——巨晓林 

        他个子不高,只有1米6,却是铁路接触网上公认的“小巨人”。

        他来自农村,只有高中学历,却编写出《接触网施工经验和方法》这本专著,成为一线工人爱不释手的操作“宝典”。

        他,就是中国中铁电气化局集团第一工程公司接触网六段高级技工、党的十八大代表巨晓林。

        1987年3月,巨晓林告别陕西省岐山县老家,成了中国中铁电气化局一公司的农民合同工。

        巨晓林干的是接触网施工的活儿。接触网是铁轨上悬挂的一条电线,为机车提供电力。它集多种专业技术于一体,大学毕业生都不一定搞得定,何况农民工。

        “咱农民工也要有知识、有技能,敢为人先!”巨晓林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技术学到手。白天,他在施工中跟着师傅学,晚上,放下饭碗又追着师傅问。他学完了30多部专业书籍,记下了70多本26万字的笔记,熟练掌握了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施工的全套技术。

        巨晓林爱琢磨创新,小本从不离身,遇到难题就记下来,非要找出解决办法才罢休。1998年,在首次引进德国技术修建的哈大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中,他革新安装工艺,一小时安装4组软横跨,提高工效两倍以上。

        2009年,巨晓林耗时3年,全面总结了自己的施工经验、操作诀窍,写出10万字的《接触网施工经验和方法》书稿。经过专家论证和修改,该书付印出版,成为国内第一本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工技能培训教材。

        25年来,巨晓林创新接触网施工方法58项,解决了多种技术难题,创造经济效益1000多万元,实现了从农民合同工到“知识型”产业工人的跨越。

        2010年夏天,已经荣誉等身的巨晓林奔赴江苏常州,参加建设京沪高铁接触网。高速运行的列车产生的震动和冲击,时刻考验着接触网的安全。这对施工工艺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误差必须控制在毫米级别。

        巨晓林做到了。他带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技术小组,先是革新了H型钢柱脚扣防脱落方法,接着又探索发展了导线精调一次到位工艺工法。2011年3月,巨晓林又发布“提高京沪高铁腕臂数据测量一次合格率”的革新成果,获得全国工程建设QC成果发布会一等奖,并在全线推广。

        技术上要进步,思想上也不能落后。2008年,经过两年多的申请,巨晓林光荣入党。今年3月,“80后”徒弟刘进由巨晓林介绍,也入党了。

        刘进只是巨晓林一百多位徒弟中的一个。多年来,他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诀窍和经验传授给徒弟们,他们中有的成了工程队长,还有的走上了项目总工或项目经理的领导岗位,大家都把巨晓林尊称为“技术导师”。

        如今,巨晓林正忙碌在合福高铁的工地上。“铁路电气化事业,是我实现梦想的舞台。能亲手建造世界一流的高速铁路,是我一生的荣光。”巨晓林说。(本报记者 王逸吟)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