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18日 星期六

    让新儿歌塑造新儿童

    ——央视2012全国儿童歌曲大奖赛述评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18日 10版)
    新少儿歌曲《春鸟欢歌》的表演现场
    新少儿歌曲《嘚啵嘚啵嘚》的表演现场

        近几年,“少儿歌曲怎么没声了”、“少儿歌曲哪里寻”等质疑声不绝于耳,传唱了几十年的《让我们荡起双桨》、《春天在哪里》、《我们的祖国像花园》等仍然是今天的孩子们学唱的歌曲,成为难以超越的经典。为此,2010年中央电视台推出了首届全国儿童歌曲大奖赛,旨在为孩子创作能够承载时代精神的新歌,《爱我你就抱抱我》、《新学堂歌》等朗朗上口的新儿歌脱颖而出,为孩子们所喜爱。时隔2年,“2012全国儿童歌曲大奖赛”又带着清新和纯净的气息扑面而来。在30余个省市自治区通过初选推介的190多个节目中,30首少儿歌曲进入了决赛。和首届大赛相比,本届比赛更加强调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有机统一,鲜明地体现了中国特征、民族特色、时代精神和儿童特点,从歌唱家乡、歌唱亲人到歌唱祖国、歌唱时代,孩子们用童真、童趣表达着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期望……

     

        童真、童趣中的真情诉说

     

        正如大赛点评专家阎肃所说,本届少儿歌曲大赛充满了童真、童趣。创作者们真正做到了蹲下身子,用孩子们的视点来看待他们的生活,感受他们的所思所想。在这样的创作理念下,出现了很多让人耳目一新的作品。如儿童组比赛中,由年纪较小的孩子表演的《嘚啵嘚啵嘚》通过孩子对大人的诉说,表达了孩子们渴望成长、渴望独立的心愿,孩子们一边“抱怨”家长们“嘚啵嘚啵嘚”的过度呵护、一边又想念着爸爸、妈妈充满关爱的“嘚啵嘚啵嘚”,歌曲切入的角度完全是孩童式的,孩子们一会儿嘟起小嘴、一会儿跺起小脚,让人忍俊不禁;又比如《春鸟欢歌》就是游戏式的舞蹈,来自新疆的孩子们热情、奔放,他们一会儿“老鹰捉小鸡”,一会儿“石头、剪子、布”,舞台变成了游乐场;还比如《好动的河马》、《小斑马》等,通过孩子们对动物的模拟,让童真、童趣得到了极大的展示。

     

        孩子们的想象力是无限的,本届大赛的创作者们为孩子创作的新歌也充满了童真、童趣的大胆想象,《到云朵里躲猫猫》、《钓一个月亮当皮球》、《大眼睛看世界》让孩子们唱出了美好的心愿,在他们的心中,梦想可以为他们插上翅膀,上天入地无所不能。而《可爱淘》中性格各异的小猫咪、《蔬菜进行曲》中为蔬菜“做广告”的小朋友们也唱出了充满个性的新儿歌,通过他们的演出,人和动物的和谐关系、小朋友们要多吃蔬菜的健康理念悄然植入孩子们心中。

     

        本届大赛不论是儿童组还是少年组的演出,节目编排也都是童趣盎然的。如《钓一个月亮当皮球》,为配合一群小渔娃的形象,孩子们的指挥老师变成了“老渔翁”,在《山林小学》中,为衬托林区孩子,指挥老师穿上了白衬衫、牛仔裤、系上了红领巾,和我们看到的或西服革履、或燕尾服、晚礼服的指挥家形象大相径庭。点评专家徐沛东评价说,正是这样的融合才让孩子们的演唱更加富有儿童特色。声乐老师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节目指导,他们也是参与者,表演者,是精彩节目呈现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样的形式值得借鉴。

     

        唱出家乡的味道  生活的美好

     

        本届大赛汇聚了30余个省市自治区的力量,呈现出了鲜明的民族风格、地域特色,维吾尔族、藏族、蒙古族、哈萨克族、侗族、彝族、羌族等多个少数民族的孩子们以充满民族风情的歌舞表现了劳动的快乐,收获的喜悦,传承着中华文明、传统文化,表达出了对家乡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礼赞。如来自内蒙古的孩子们演出的《维拉特舞曲》,孩子们弹起马头琴、跳起蒙古舞、唱起蒙古族长调,这些会骑马、会放羊、也会挤牛奶、更会唱歌的孩子带给观众的是草原清新的味道;又如来自云南彝族孩子们表演的节目《夏日里的的的调》和来自贵州侗族孩子们演唱的原生态歌曲《森林是我美丽的家》,歌曲简洁、流畅,古老的民族曲调被赋予了现代新意;来自新疆阿尔泰最东部地区的哈萨克族孩子们演唱的《伊嘎盖》,张扬着浓郁的民族风直击人们的心灵。而来自昆明彝族孩子们演唱的《打秧鼓》更是把农耕和收获的场景表现了出来,烟盒、木板这些生活用具在孩子们手中变成了伴唱的乐器,劳动的歌声格外动听。

     

        令人难忘的是羌族孩子们表演的《小卓玛》,“远方的亲人你听到了吗?”孩子深情的呼喊是灾难中受到救助的孩子们的感恩,是来自孩子心底对亲人的牵挂。在孩子们深情地演唱中,格桑花仿佛盛开在人们的眼前。

     

        真诚互动中的激情碰撞

     

        没有“毒舌”评委故弄玄虚的调侃、尖锐的批评,评委们始终面带微笑,他们早已被孩子们带回到了童年的美好时光。台上的孩子甚至给台下的评委们出起了“难题”,脑筋急转弯让评委们也绕不过孩子们的弯弯。在孩子真诚歌声的感召下,迪丽拜尔、蔡国庆等歌唱家评委手拿话筒为孩子们清唱,歌声中充满深情的祝福。在与评委和主持人的激情碰撞中,孩子们个个都体现出了坦然面对比分的大气,让大赛虽然激烈但并不残酷。

     

        因为本届大赛的演出形式都是合唱或小组唱,团队合作精神显得格外重要。孩子们的相互配合不仅表现在演唱时的默契上,还表现在台下的互助精神上。《春鸟欢歌》中的主唱是临时替换的,原来的主唱因为年龄超出了一点点,遗憾地退出了比赛,但她却无私地为新主唱辅导,让小妹妹在最短的时间内融入了集体表演;《撒里啰》是国交儿童合唱团表演的节目,这个合唱团已经培养了几代合唱歌手,甚至母女都出自一个合唱团,这也让合唱艺术充满了温情的味道;在新疆的孩子们演唱《麦西来甫之歌》的时候,台下的小观众们也禁不住在欢快的节奏中跳起舞来,让现场的气氛达到高潮。

     

        本届大赛着力创新赛制,在演唱形式上主打合唱、齐唱与组合表演,不仅体现了孩子们的团结协作精神,也将对于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隐含在了一首首动听的作品中了,尊敬父母、热爱祖国、诚信待人……孩子们不仅唱响了这些新儿歌也唱懂了这些新儿童,他们将这些新儿歌唱给父母、唱给老师、唱给朋友,他们也将这些新儿童唱给祖国、唱给时代、唱给心中的梦想。在孩子的真情演唱中,在中央电视台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推广下,这些新儿歌将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走进孩子们的生活,通过新儿歌的桥梁,将有更多的孩子参与到少儿歌曲的学唱和普及中,也将有更多的孩子在新儿歌中找到朋友、找到快乐。(本报记者 李春利)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