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18日 星期六

    讲武堂
    “建设21世纪新型军事文明”系列文章③

    积极防御 经略海洋

    ——再谈如何突破国家战略安全的重围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18日 06版)

        在这个历史关头,中国的安全已经不能独善其身,而与全球和地区安全捆绑在一起,中国军队只有积极参与全球和地区治理,才能维护国家利益

     

        特邀嘉宾 国防大学 林东 段克兢 高瑞军:

     

        当前,复杂多变战略环境的内在推动,新国家安全观的政治引领,军事文明进步的时代要求,把中国军事战略的创新发展推到一个新的历史转折点。战略向前一小步,安全就会跨越一大步;战略迟滞一小步,安全则会倒退一大步。

     

    构建自己的全球性军事战略

     

        一个国家制定和实施军事战略,无不以国家利益的得失为转移。但是国家利益究竟在哪里,怎么去维护?这是一个最基本又最复杂的问题。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今天的军事战略全局已不再局限于边境线以内的国土全局,也不只是运筹与周边国家的安全问题,而是全球范围内国家利益所涉及的全部问题。要想谋划好一个地区、一个方向、乃至一国内部的安全稳定,都不得不从全球化这个全局出发。事实上,世界各大军事力量都在构建自己的全球性军事战略。美俄率先在彼此的较量中形成各自21世纪的全球性军事战略。美国的全球军事战略,根植于其传统的全球称霸企图,始于克林顿时期的“预防性防务”战略,经过“先发制人”的战争实践,有计划地铺开先东欧、后中东、再亚洲的扩张路线图。俄罗斯受美国及其北约集团的直接军事压迫,提出“世界稳定弧”战略理论,力图以俄罗斯-北约机制、独联体集体安全组织和上海合作组织为支撑,构筑一条以俄罗斯为中心、横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稳定地带”。

     

        今天,国家利益在全球化进程中呈现出分化发展的趋势。一方面,主权利益向外拓展延伸,从陆地到海洋,从地球到太空;另一方面,各国受共同利益驱动,特别是跨国、跨地区的反恐、救灾等非传统安全利益横向连接,相互交融交叉。由此形成排他性利益与合作性利益同时快速增长,并遍布全球的历史新格局。这就导致任何两个国家、两个民族无论地理远近和历史亲疏,都在发生利益关系,并具有冲突与合作的两面性。进而可以说,今天军事战略的制定,面临的国家利益格局空前复杂。

     

        应认清主权利益全球性延伸与共同利益全球化涌现两个平行的发展势头,超越传统的以打赢战争为中心的军事战略观;同时,认清促进和平不仅仅是防止国家间战争,而且是包括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共同需要,从而建立打赢战争与促进和平的“双驱”战略,也就是围绕促进和平和打赢战争展开全球化条件下非战争军事行动和军事斗争准备。

     

    要防止小患积累成大患

     

        未来几十年仍然会是民族国家的世界,但与工业革命以来的格局不同,陆地上的篱笆被打破,海上的篱笆正在竖起来,人类走向海洋化时代,海洋正在成为武装冲突和战争的大吸盘。海洋利益崛起吸引着各国战略家的全神贯注,海洋冲突凸显规定了积极防御的目标指向。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军事战略经过多次调整和转变,从20世纪50年代针对美军入侵的“积极防御、后发制人”,到60年代中期针对美苏印蒋“合围”提出的“有顶有放,诱敌深入,纵深歼敌”,再到70年代中期重点应对苏军入侵提出的“积极防御,诱敌深入”,都体现了非常实际的国家安全利益指向。事实证明,这些紧扣国家现实核心利益并把应对之策具体化的战略指导,都是成功的。而今,海洋时代来临,世界主要力量和我周边沿海诸国军事战略都自觉地向“海洋立国”的方向挺进,从而带动全球利益碰撞向海洋集中。至此,我国历史遗留下的两岸统一问题,发展中的南海、东海、黄海争端问题,以及加快形成的美国海上遏制圈,已经深深地连成一体。这就从根本上规定了我国积极防御的目标指向,就是打破空海一体战遏制,经略海洋,推动收回被占领土主权,促进祖国和平统一。

     

        毛泽东说积极防御的本质是攻势防御,克劳塞维茨干脆把积极防御定义为“由巧妙的打击组成的盾牌”。新中国成立后长时间是陆地安全威胁严峻,中国实行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实践证明,这个战略是正确的、有效的。如今,在和平与发展的新历史条件下,陆地安全威胁下降,海上安全形势却越来越严峻,如何维护海洋主权和权益,实行海上积极防御,军事战略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上继承“以慑止战”的积极防御思想精髓,以新安全观为指引,掌握海上军事斗争的主动权。当前,可控的武装冲突是战争的防疫针,要防止小患积累成大患,才能避免出现不得不用高代价作战方式解决问题的困境。

     

        实施海上积极防御战略,如何处理“亦敌亦友”的军事关系,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特别是主权争端国,在主权利益上是铁定的敌人,但在维护非传统安全和地区和平上又是同一战壕的盟友。这种“亦敌亦友”的军事关系,不同于“非敌即友”的军事关系,在处理上,不宜简单地要么采取全面的敌对态势,要么采取全面妥协态势,而要建立把维护国家主权与维护地区稳定交织起来的“双维”整体思维。

     

    打破“边境安则天下安”理念

     

        军事战略要着眼长远,即不是只顾当下过得去,而是以子孙后代的福祉为根本,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后续工程铺路奠基,开创更好更大的和平与发展环境。

     

        在中国军事史上,宋朝的覆灭很值得研究。宋朝明知道蒙古实行先攻灭周边,后夺取中原的大战略,却吊以轻心,最终眼看着自己周边地区被蒙古实施战略包围,最后被封锁,以致亡国。今天,别人把导弹防御系统架到中国周边,虎视眈眈、明目张胆地搞战略包围,我国家安全已面临来自境外远程精确打击的全空间威胁。不仅如此,当前,周边国家的安全稳定由外而内影响着中国,中国内部的安全稳定也越来越受其外部安全稳定的直接影响。因此,对外部问题决不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必须打破“边境安则天下安”的传统理念,把保卫和平的战线拓展到境外。摒弃“守国门”的封闭式防御观,从境外破解霸权国家对我之战略包围。

     

        当下,全球化进程进入到国家间利益、国家内利益大重组阶段,一些国家挥舞霸权主义大棒,企图操纵全球和地区安全,攫取最大利益,导致全球和地区动荡。在这个历史关头,中国的安全已经不能独善其身,而与全球和地区安全捆绑在一起。为此,中国军队只有积极参与全球和地区治理,做世界大动荡、社会大变革时期亚太和平与稳定的中流砥柱,才能维护国家利益。国际军事实践表明,未来的趋势是,只有将自身国家利益附着于全球和地区治理之上,军事战略才能事半功倍,否则事倍功半。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