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18日 星期六

    花香蝶自来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纪实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18日 04版)

        近年来,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就在全国各教育学院普遍步履维艰的情况下,黑龙江省教育学院从2009年开始进行了机构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一石激起千层浪,全院职工想做事、做实事的工作热情彻底改变了学院以往的局面。时隔3年,记者怀着好奇的心情再一次走进黑龙江省教育学院,这里正在举行2012年全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启动大会,记者满眼看到的是充满激情的面孔,无不表述着全院职工的渴求与活力。

     

        “想实事、做实事、干真事、真能干成事”

     

        走进2012年全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以下简称国培计划)启动大会的现场,分享着在全国首屈一指的近8000人的培训任务的喜悦,目睹着如今黑龙江省教育学院所取得的成绩,记者不禁和学院教职员工一起回忆起了3年前改革时的点点滴滴。

     

        谈及2009年黑龙江省教育学院机构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大环境时,所有教职工在记者面前依然显示出紧迫与坚定。“当时全国的教育学院自寻出路,各奔东西。我们学院也一样,职工工作热情低,内部管理差。当时省级教育学院发展模式有三种,我们选择的是坚守,但我们立足在改革中坚守,从研培工作的本质出发,用研培一体的模式来达成研培的共同目标指向——教师发展与质量提高的目的”。党委书记宋志臣自豪地向记者表述着他们当时的那份坚守。

     

        采访中学院的教职工把这样的改革场景深深地记在了脑海里:改革后第一次年终考核,院长孙登林和考核方案起草人员共同进退,一起工作。他总是这样说:“我就在这坐着,你们今天干一宿,我就陪你们干一宿,有什么问题我立刻就给你们解决”。

     

        正是人事制度改革和黑龙江省教育学院领导的这份坚守铸就了学院如今的辉煌。“学院领导班子特别团结,在大事上总能保持高度一致”,“想实事、做实事、干真事、真能干成事是学院领导班子最突出的特点”,党委工作部部长陈景华说。

     

        “只有身在其中才会痴迷”

     

        “机构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对我们学院的影响非常大,改革后全院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责任感增强,追求质量、追求卓越成为大家的共识,现在大家的干劲高了,形成了很好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机制”。宋书记说:“像在国培计划这样的大项目中我们能屡屡中标,就证明了我们学院改革的成功。”

     

        精细组织演绎精彩过程。“研培一体”体制下的多样化的培训方式、感性化的实践现场、组织化的合作研修、自主化的过程评价、网络化的交流分享、品牌化的报刊资源、精细化的制度保障和人本化的生活服务……通过科学的工作方法,黑龙江省教育学院成就了优质的培训成果,张晓明副院长骄傲地评价:“我们的方法是值得推崇的,我们的队伍是经得起考验的。”

     

        “只有身在其中才会痴迷”,在改革的过程中总会有艰辛的场景,总会有令人难忘的故事。以参加“国培”项目来说,学院一直有这样一群教职员工废寝忘食,无私工作。他们做过这样的计算:一年365天,有292天在加班,有54天是在加班之后回家再加班。在国培任务的第一个年头,有的老师为了国培,在结婚第二天就回到培训课堂,与学员们一同吃住,虽然没有时间度蜜月,但很充实,连这期学员培训晚会上用的糖都是这位老师结婚时的喜糖。

     

     “按照能力结构去塑造每一个人”

     

        学员成长伴随学院成熟。“专家的引领,如细雨,滋润了学员求知的欲望;专家的理念,如春风,引发了学员们深深地思考。一张张带着问题的纸条,如一只只小鸟飞向丰硕的鸟巢。一个个问题的交流,一次次思维的碰撞,解决了学员们在教育教学中的困惑,提高了学员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增进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语文班鞠东旭。

     

        采访中“课博会”、“三极教研论坛”、“全国新课标研修会”使记者耳目一新。与《中国教师报》合办的两届“有效课堂”博览会已在省内外产生重大影响;倡导并主办的首届“三极教研论坛”,实现了黑龙江、新疆、海南三省教研工作超越时空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在承办的全国课程标准(2011年版)研修会上,围绕“课堂观察、校园考察、主题发言、区域成果、学校经验、行动设计”六大板块所展示的黑龙江省课改与教研成果受到教育部领导和与会代表的高度好评。

     

        总结“国培”成功的原因,黑龙江省教育学院的教职员工有着自己深深的感悟:举全院之力,用改革带来最大、最显现的成果。这其中不乏有班子的顶层设计,申报项目定位准确,领导亲自挂帅、高端引领,准确调研、贴近需求,有一支敬业、专业的队伍等等,最重要的是在实施过程中,是研培一体的体制机制优势,直接有效地推进了项目的进展。

     

        “我们将毫不动摇地按照这种体制、机制继续探索下去,支点再多找出几个,增长点再多创造几个,并大力强化人的能力结构,与研培一体的体制机制相匹配。所以,下一步我们要深入研究,新体制每一分子,特别是研培专业人员,他的能力结构是什么样的?我们会按照这个能力结构去塑造每一个人,设计每一个人专业发展的方向,这样就能可持续。”张晓明副院长说。(本报记者 朱伟光 本报通讯员 毕玉双)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