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奥运会,中国健儿们交出了客场参赛的最佳战绩。回望北京奥运会,4年间,金牌结构悄然发生着变化,中国军团在游泳、帆船、击剑及拳击多个项目上摘金夺银,实现突破。
自北京奥运会竞技体育的丰收为中国体育带来了荣耀,我国体育事业加快了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步伐。冷门项目在伦敦赛场异军突起,基础项目在伦敦赛场扬威吐气,传统项目在伦敦赛场金刚不破。骄人战绩的背后,印证了帆船女子雷迪尔级冠军徐莉佳的话:“如果没有国家力量的支撑,我不会有今天。”
从新中国成立时体育事业百废待兴,到伦敦奥运轻松实现第200金,中国的竞技体育在半个多世纪时间内,从基础差、底子薄到跃升至世界“第一集团”,增长性和延续性非常明显,而举国体制是实现突破的重要保证。
许海峰石破天惊的一枪,中国女排的扬眉吐气,直至雷声的惊天一剑,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发展100多年长河里,在有重大影响的国际体育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始终具有鼓舞人心、增强凝聚力的作用,有着极其特殊的教育和激励功能。
体育扬国威,提民气,成为国家对外交往、增进沟通的重要桥梁和载体。它所产生的效用,往往成为一个国家发展所迫切需要的“软实力”。而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则取决于体制的支撑。举国体制,意味着对有限资源的有效配置与投入,意味着清晰坚定的目标和持之以恒的努力。
从宏观而论,中国体育打破了长期以来美俄(美苏)争雄的奥运金牌传统格局,特别是中国代表团在冷门项目上取得重要突破和进展。伦敦奥运会表明,中国在奥运项目中夺金面扩大,夺金点增多,整体厚度和底蕴增强,已经是一个竞技体育大国。举国体制为中国队在奥运会的不断成功,提供了强大的制度保证。
事实上,举国体制集一国之人力、财力、物力,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提升竞技实力,这一模式在许多希望争夺更多奥运奖牌、金牌的国家得到了借用。1996年英国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仅获一金,举国哗然,政府由此开始加大投入。伦敦申奥成功后,为实现英国队在伦敦奥运会金牌榜跻身前四的目标,英国政府承诺在2012年之前的6年中,将投入约10亿英镑用于备战奥运。英国体育总会对所有项目进行逐项评估,按照夺牌前景来分配这些资金,这和中国的“奥运争光计划”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是英国在本届奥运会跃居金牌榜第3位的根本原因。
正如国际排球联合会主席魏纪中所言,现在高端的竞技已经成为一种科学,摆脱了过去靠经验的方式。运动员要想取得好成绩,必须科学训练,还要把好多因素考虑进去,要形成一个科学的系统,这就必须有投入。仅靠民间支持,很难保证运动员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投入训练。
目前,很多国家政府都在加大对竞技体育的投入,只是政府和社会投入的比例不同。国际奥委会也为帮助欠发达国家和地区运动员设立团结基金,要帮助那些有天赋但欠缺训练条件的运动员到训练体系健全的国家去训练,这种投入跟举国体制的道理相同。
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是长期的进程。发展体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类健康的发展。因而,举国体制是与时俱进的。群众体育的繁荣正在得到体现。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在国家体育发展战略中有着相辅相成的结构支撑。
在中国,常年坚持体育锻炼的已逾3亿人。“全民健身日”的设立,各类体育路径的建设,各种健身活动的兴起就是明证。在中国体育未来发展格局中,群众体育的分量将会更重,而当这个体育的塔基更大更牢固,处在塔尖上的竞技体育就会更加夺目。
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谈到举国体制时这样表示,我们将继续沿用举国体制这一名称,因为它既是我们优良传统、有效模式的一种概括,同时具有凝聚剂、动员令的作用。对于举国体制,我们的态度很明确,一要坚持,二要完善。
在信息透明的时代,许多人将“美国模式”视为成功的典范:他们既有以联赛为依托的职业体育,奥运会上的梦之队正是NBA精英;也有以学校为依托的高水平学校体育,如游泳、田径;还有以私人俱乐部为依托的社区体育,如美国体操队。但“美国模式”并不是盲目效仿的对象。在伦敦奥运赛场,美国乒乓球华裔选手邢延华表示,乒乓球在美国是冷门项目,他们就面临着训练与生活的各种困难,冷门项目需要国家扶持,热门项目可以自谋出路。
据统计,2008年之后,国家体育总局各个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发展项目的经费中,市场开发已经占到一半左右。在部分地区体育部门,市场开发收入已经大大超过了国家财政拨款。我国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体育产业增加值已经占当地GDP的1%左右。与此同时,乒乓球、羽毛球及篮球等各项联赛蓬勃开展。“体教结合”也在全国小学、中学及高校“一条龙”发展。
中国体育的举国体制几十年的发展是历史的选择。不断改进和完善举国体制,是夯实中国由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的基础。(本报记者 侯珂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