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海省西宁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部,记者见到了下岗职工赵延河,他正细心地为母亲掖着被角。
赵延河的母亲患有心脏病、高血压、肾病、严重胃病、降结肠多发息肉病……一身的病痛让老人家成了医院的常客,也让赵延河成了“专业”老陪护。“十多年进进出出,我算得上是这儿改革的见证人啦!”赵延河说。
没有实行医改前,赵延河的母亲就患有很多慢性病,可老人家为了不给儿子增加负担,总是能拖则拖,能忍则忍,小恙久拖至重疾,每住一次院,都会导致全家经济压力陡增。“可那会儿真是负担不起,让我妈受苦了。”赵延河说。
医改后,赵延河让母亲参加了医疗保险,老人家成了医改的受益者。“今年二月份我妈刚住过一次院,医疗费花了12000多元,通过居民医保和民政救助这两块核算下来,自个儿只掏了1000多元。”赵延河说。
不光花钱少了,服务也上去了。“现在社区卫生中心就可以帮我们预约医院的专家,到了医院,有些已经做过的检查也不用重复做,结果都是互认的。”赵延河说,这让年迈的母亲少受了很多折腾,而医院和社区的双向转诊制度,既可以帮他提前给母亲约好病床,也能让老人家出院之后,在社区卫生中心得到很好的康复治疗。“以前我妈总心疼钱,医改以后,我能负担得起了,我妈也能少受点罪!”赵延河说。(本报记者 詹 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