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一年的国家行政学院第十一期青年干部培训班结束后,39名青年干部回到了各自的工作岗位。国家行政学院集中优势资源,恢复举办青年干部培训班,加大了对优秀青年干部的培养力度。“特别的培训,特别的收获”,许多学员这么说。青干班有什么特别?成效如何?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特别的群体:均为35岁以下的正处级干部
“我们班的学员,来自全国25个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有关中央国家机关,均为35岁以下的正处级实职干部。”该班党支部书记、重庆市旅游监察执法总队陈敏总队长介绍说,虽然大家年龄不大、从政时间不长、经历也不尽相同,但每位学员都有十分生动的故事。
蒋云丽,一名从贵州六盘水市水城县保华乡起步的基层女干部,大学毕业时为了追求人生梦想,毅然放弃了留在贵阳市工作的机会,到了人生地不熟的偏远农村,从一名最基层的乡干部干起……回想起那段与乡亲们一起熬更守夜、摸爬滚打的时光,她仍感觉甜蜜幸福。她说:“我从一个不知道‘土豆长在地里还是树上’的城里大学生,成长为一名处级干部,与那段刻骨铭心地磨练分不开,其中的收获将终身受益。”
青干班上有一大批高学历的优秀青年,他们响应号召,主动申请到西部艰苦环境中接受磨砺。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卓英子学员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她曾到海外留学,是班上唯一的博士后,为了锻炼自己,她选择了西部。到了广西后,又主动申请到基层去挂职。毕业于清华的黄健博士本来留在北京高校任教,也主动申请,举家到了广西北海,从事科技推广等工作。据了解,这期青干班里共有12名博士或在读博士。
“第11期青干班调训要求特别高。与第10期相比,学员年龄从40岁以下变成35岁以下,级别从正、副处长提高到正处实职干部。”国家行政学院培训部主任陈岩说。
特别的培训:目标是培养战略储备人才
据了解,国家行政学院青干班学员是目前中央组织部门调训干部一年制班级中,行政级别最低的、平均年龄最小的。国家行政学院相关负责人说,与其他专题调训班不同,青年干部培训班的目标是为党和国家培养战略储备人才,即从长远看有发展潜力的、党和人民信赖的、在关键岗位、关键时刻能够担当重任的青年骨干。
围绕这个目标,学院结合自身和学员实际,以现代政府管理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为主线,从公仆意识教育、经典著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现代政府管理理论和实践问题、能力提升四大板块,不遗余力地配置所有优势资源,采用多种方式,努力提高每位学员的基础能力,包括强烈的公仆意识,科学思维的方式和能力,现代政府管理的基本理念、知识和技能,科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坚定优良的意志品质等。据不完全统计,近10个月时间内,共安排了500多个学时,其中问题研究60个学时。
学习内容既有《资本论》、《矛盾论》等传统精品的研读,也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辅导报告,还有公共政策、经济和社会管理等系统知识;教师不仅有学院内部的权威专家教授,也有北大、清华、人大、中央党校等知名学府的知名教授,还有来自中央机关、国家部委的权威领导;方式既有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也有咖啡论坛、结构化研讨、课题研究等互动式教学,还有走进社区、走进中关村等现场教学。
据了解,除了正常的课堂教学外,学院还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帮助学员丰富知识、拓宽视野。走进工矿企业,到大庆学习铁人精神一周;走进边远农村,与贫困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一周;走进绿色军营,参加封闭式军训一周;走进井冈山,到井冈山干部学院培训一周,缅怀革命先烈,学习先辈精神,激发斗志,增添动力。
特别的成效:整体综合素质普遍提升
“与常规培训不同,我们在青年干部培训中引入了目标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对学员的学习成果,不仅提出了明确的数量要求,也提出了质量要求,并通过形式多样的考核办法进行检验”。陈岩介绍说,比如在读、写、讲、练方面,开学时学院就要求每个同学都按照标准,定出一年的读书、写作、演讲交流和健身锻炼计划。一年的实践结果表明:效果很好,收获颇丰。据初步统计,全班学员全年共读书570多本(人均读书约15本),写各种文章410多篇(人均10.5篇),公开发表文章50多篇,各种交流讲话练习400多次(人均约10次),掌握体育技能73项(人均1.8项)。
谈起学习的收获,来自基层的学员们反映,通过一年的宏观层面的学习,自己的宏观思维能力、理性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法办事的能力都得到强化和提高;来自机关的学员也认为,通过学习,自己的群众观念和思维意识都显著增强。不少学员用“蜕变”来形容自己在学习前后的变化。
“这些成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青年干部勤于学习、乐于交流、善于思考的良好素质和形象,也充分证明了青年干部培训的有效性和必要性。” 陈岩说。(本报记者 李 可 龚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