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16日 星期四

    架起理论通往大众的又一桥梁

    ——关于内蒙古推进基层大讲堂建设的调查报告
    本报专题调研组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16日 14版)
    近年来,内蒙古各地基层大讲堂不断改进宣讲方式和手段,推动宣讲工作由“要我听”向“我要听”转变。图为呼伦贝尔新巴尔虎右旗牧民群众正通过“牧歌源讲坛”学习理论,了解政策。

        面对基层理论资源不足、教育阵地不牢、宣传合力不强等问题,内蒙古以服务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为目标,通过推进基层大讲堂建设,创造了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的新载体,架起了理论通往大众的又一桥梁。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基层大讲堂已经成为内蒙古理论宣传的品牌,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认可和广泛参与,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促进内蒙古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中彰显出日益重要的作用。

     

        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是党的宣传工作面临的首要任务。近年来,内蒙古从改善基层理论资源不足、教育阵地不牢、宣传合力不强的状况出发,持续推进基层大讲堂建设,着力推进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变革创新,在探索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的道路上走出了扎实的一步。

     

        创新实践

     

        内蒙古基层大讲堂是适应党的理论武装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在自治区党委领导下,由基层党组织创造的一种深入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的新载体,是以整合各类资源为手段,以服务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为目标的一种理论宣传的新平台。

     

        1.强化阵地建设,构建多级联动的讲堂体系

     

        在推进党的理论政策宣讲中,内蒙古的广大基层党组织,为了探索基层宣讲常态化路径,创建了各式各样的基层讲堂,并收到良好效果。2008年,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在总结基层经验的基础上,全面实施了基层大讲堂建设工程。根据宣讲范围和服务对象不同,在自治区、盟市、旗县、苏木乡镇(街道)、嘎查村(社区)逐级推广了各类讲堂,以讲堂为载体将各级党委中心组集体学习、各级讲师团和有关部门的集中宣讲及各乡村社区、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党员群众学习和基层文化活动都纳入到讲堂范畴,从而构建了多级联动、协调配套、形式多样、全面覆盖的五级讲堂体系,夯实了面向基层、深入宣传的基础阵地,营造了全区大宣讲、大学习的环境氛围。

     

        2.壮大宣讲力量,打造专兼职结合的宣讲队伍

     

        针对各级党校和讲师团建立在旗县以上,人员有限、难以满足基层经常性学习需求的实际,在充分发挥各级党校和讲师团等专职理论宣传队伍作用的同时,推动各级讲师团转变工作思路,延伸工作视角,由过去以讲为主向“组织、协调、指导、服务”为主转变,承担起综合服务基层大讲堂的具体职责。通过统一选聘、分级组建,大力发展宣讲志愿者,层层建立讲师库,建立起一支上万人的能适应不同受众群体宣讲需求的多层次、多部门、多领域专兼职相结合的宣讲队伍,把领导干部宣讲、专家学者宣讲、典型人物宣讲、基层群众宣讲结合起来,变个人讲为团队讲,变少数人讲为多数人讲,基本形成了领导干部讲政策、专家学者讲理论、典型人物讲事迹经验、基层群众讲体会感言,以讲带学、上下互动的大讲堂宣讲格局。

     

        3.丰富宣讲内容,满足各族群众的多层次需求

     

        基层大讲堂以立足基层、面向基层、服务群众、推动发展为宗旨,始终坚持以宣传党的理论政策和各级党委的中心工作为主题,紧扣理论政策重点、社会生活热点、群众关注焦点,积极回应群众关切,把传播党的基本理论与解决干部群众直接关心的现实问题结合起来,通过“群众点菜、专家配菜”等方式,开设了形势政策、道德文明、法律法规、科学技能、传统文化、社会保障、投资理财、养生保健、婚姻家庭等多方面的内容,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党员干部群众的多样化需求。讲堂内容既强调计划性、系统性,又强调及时性、针对性,使讲堂真正成为理论惠民、政策惠民、文化惠民的有效平台。

     

        4.创新形式方法 吸引基层群众广泛参与

     

        基层大讲堂,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着力点,在宣讲形式和方法上,各地区、各行业充分考虑各族基层群众的实际理解能力、文化习俗和生活习惯,坚持突出公众性、互动性、地域性,从宣讲需求、宣讲载体、宣讲形式、宣讲效果等各个环节入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活泼的形式,把阵地宣讲与流动宣讲相结合、名家讲堂与百姓讲堂相结合、有声讲堂与无声讲堂相结合、空中讲堂与地面讲堂相结合、个人宣讲与团队宣讲相结合、单向灌输与互动交流相结合、理论宣讲与文化活动相结合、课堂传授与便民活动相结合,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用群众身边的事例,用群众爱听的语言,把党的理论政策和先进文化简明扼要、形象生动地表达出来,让群众看得明、听得懂、学得进、能接受,增强宣讲的知识性、生动性和趣味性,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使基层群众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5.完善组织机制,形成合力共建的格局

     

        为改变基层理论宣传缺乏合力的状况,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组织部和财政厅等20个单位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大讲堂建设的意见》,从政策上解决了基层大讲堂建设的机制问题。在具体组织上,自治区实施了“一体多翼”的讲堂发展计划,联合有关部门开办了面向基层干部群众的“北疆讲坛”“社科讲堂““博苑讲堂”“空中讲堂”“网络讲堂”“院士大讲堂”等专题讲堂,并在各大媒体开辟了基层大讲堂建设专栏。同时,还连续编写了基层大讲堂建设丛书和宣讲辅导材料,为基层兴办讲堂提供了有力的指导。各盟市、旗县、乡镇苏木街道也统一下发文件,将基层现有的党建资源、文化资源、科普资源、网络资源、人才资源整合起来,开办了丰富多彩的特色讲堂,形成了以基层大讲堂为综合载体,党委领导、宣传部主抓、各部门配合、各种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基层党组织具体落实的齐抓共建的格局。

     

        6.加强制度规范,确保讲堂常态有序运行

     

        为了提升基层大讲堂建设水平,自治区实施了基层大讲堂示范工程,明确提出“广覆盖、规范化、重实效”的目标要求,明确规定所有讲堂都要达到“九有”标准(即有规范名称、有固定场所、有组织机构、有师资队伍、有管理制度、有授课计划、有档案资料、有活动信息、有总结验收),并建立了有关部门的协调工作机制、讲堂运作机制和考核评价激励机制,把基层大讲堂作为理论武装的重要内容列入对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实绩考核中。为持续推进基层大讲堂建设,各级宣传部门坚持每年召开1—2次基层大讲堂建设经验交流会、观摩会,每年举办两次以上讲师团长和宣讲员培训班,每年表彰一批在基层大讲堂建设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先进组织、示范讲堂和优秀宣讲员,以规范化、持续化的作为推进基层大讲堂建设不断深化发展。

     

        主要成效

     

        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基层大讲堂已经成为内蒙古理论宣传的品牌,赢得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认可和广泛参与,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促进内蒙古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中彰显出日益重要的作用。

     

        1.夯实了党的创新理论的普及阵地

     

        基层大讲堂建设,将过去主要靠上级临时下基层的集中宣讲,转变为上下结合的常驻基层的经常化宣讲,保证了党的理论政策和群众需要的各种信息知识,及时传播到基层群众之中。通过对基层群众理论政策普及教育,外在的理论内化为思想观念,在润物细雨中让主流意识形态占领了基层的思想阵地。通辽市委以基层大讲堂建设为载体,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题实践,将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融入每月确立的主题活动中,以目标化、系统化、品牌化的具体实践,推动了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大众化。鄂尔多斯市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把基层大讲堂从会场搬到了社区广场、田间地头和偏远牧区嘎查。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根据边境地区牧民居住分散的特点,组织了马上宣讲队、骆驼宣讲队、摩托宣讲队、流动宣讲车,宣讲员骑着马、骆驼、摩托车将党的政策直接送到嘎查牧户家中。如今全自治区已建立各类讲堂1万余所,基本实现了基层理论普及阵地的全覆盖。

     

        2.推进党的群众路线落地生根

     

        基层大讲堂建设,开辟了直接倾听基层群众呼声的新途径。通过和基层群众近距离沟通,掌握第一手情况,实现下情上达,上情下达,为制定正确的政策奠定了重要的群众基础。与此同时,通过对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答疑释惑,并相应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密切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满洲里市电视大讲堂,坚持每周播出两次,及时解读党委、政府的决策和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有力地推动了党的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已经成为深受当地领导和干部群众欢迎的理论品牌。锡林浩特市讲师团编印了《牧区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解读》,走进蒙古包,将党的政策直接送到群众手中,面对面地向牧民细致讲解新型牧区合作医疗、“三免一补”、生态补偿等惠牧的政策,把理论宣讲落实为惠民举措。实践证明,基层大讲堂真正架起了党联系群众的桥梁,成为推动党的理论政策落实的有效途径。

     

        3.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基层大讲堂建设,将先进文化知识转化为提高大众个体素质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性力量,培育塑造了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通过大众化的宣讲,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群众觉得可亲可信可学,在创建文明建设活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包钢集团职工大讲堂,围绕爱岗敬业的主题,让职工上台唱主角,讲党课、讲典型、讲技术、讲管理、讲发展、讲贡献,进一步弘扬了工人阶级的主人翁精神。鄂尔多斯市在创建文明城市中,充分利用讲堂载体大力宣传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和规范,推动该市继包头市、满洲里市之后,被评选为全国文明城市。各地基层大讲堂还充分利用村镇文化、社区文化、广场文化、校园文化等形式传播先进文化,既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又唱响了党的主旋律。遍布全区的基层大讲堂,不但成为基层干部群众学理论、学政策、学文化和谈心议事的阵地,而且成为传播文明、倡导新风、共建和谐的窗口。

     

        4.加强了社会管理与创新

     

        基层大讲堂建设,通过以讲带学、互动交流、学用结合,把解决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问题和实际问题作为立足点,推动社会管理方式实现了从单一到全面、从管理到服务、从控制到协商的转变,为化解社会矛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辽市科尔沁区的理论讲堂,针对区里蒙、汉、回等多民族群众融合聚居的特点,组织开展了民族团结联欢会、书画展、民族知识竞赛,庆祝开斋节、共度平安夜等文化活动,促进了社区各民族群众的和谐相处。包头市东河区法院举办的“吴燕说法”和“法官讲堂”,深入到监狱、社区、乡镇、农村、学校等地以案说法,面对面解决群众关切的法律难题,成功化解了多起社会矛盾纠纷。通过这些针对性强的理论宣讲,不仅增强了群众的法制观念,还直接或间接地避免了一部分信访问题的产生,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成为加强社会管理与创新的有效途径。

     

        5.拓展了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平台

     

        基层大讲堂建设,通过组成多层次、多部门、多领域、大规模的宣讲队伍,实现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主体的大整合,极大地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主体的工作合力;通过群众性自我教育的途径,充分调动受众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其自觉运用先进理论、先进思想认识和解决问题。通过喜闻乐见的各种宣讲形式,吸引更多的群众进入讲堂,潜移默化地接受正面教育,及时解决深层次的思想认识问题,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染力。包头市“东河讲堂”变“我讲什么、你听什么”为“你想听什么、我就讲什么”,激发和引导群众对理论讲堂的关注,使讲堂成为干部群众思想上解惑、精神上解缚、文化上解渴、心理上解压的特色阵地。伊金霍洛旗创立的“百姓讲堂”,以老百姓为主体,坚持“讲百姓、百姓讲”的原则,“讲唱读传帮带”多措并举,让老百姓在轻松愉悦中接受知识、陶冶情操、提升素质。在民间借贷问题集中爆发后,把讲堂搬到人群集聚地广场,组织宣讲员在广场上直接宣讲民间借贷发生的背景、原因和政府应对之策,积极引导干部群众理性对待借贷危机,在逆境中充分发挥了理论宣传的正面引导作用。直面群众的基层大讲堂,融入了群众生活,极大地增强了在群众中的影响力,成为做好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平台。

     

        6.开创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新局面

     

        基层大讲堂建设,构建了上下联动的五级讲堂体系,统筹了城乡党建资源和各类社会资源,有效解决了基层理论学习缺阵地、缺资源、缺合力、缺长效的问题,实现了城乡基层党组织党员和党员教育管理方式的创新,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呼和浩特市通过建立基层大讲堂建设综合考核评估体系,形成了激发全社会成员“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开鲁县东风镇等地把“农家讲堂”活动与农家书屋、电子书屋、远程教育、广播电视、文化活动、精神文明创建等资源和活动有机结合,形成了人人参与学习的良好风气。基层大讲堂调动了基层群众广泛参与讲堂的热情,促进了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农村、学习型家庭的建设,形成了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带动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良好局面。

     

        几点启示

     

        内蒙古基层大讲堂建设的实践创新,对于新形势下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提供了多方面的重要启示。

     

        1.必须突出大众主体地位,坚持在宣传群众、服务群众中实现理论大众化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党的全部工作的一条基本经验,也是推动科学理论普及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内蒙古基层大讲堂建设以“立足基层、面向大众,服务群众、推动发展”为宗旨,把宣传党的理论与解读富民政策、与帮助群众排忧解难结合起来,同时,注重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和广大群众广泛参与,做到理论大众化为大众服务,依靠大众推动理论大众化的良性互动,彰显了人民群众在新时期党的理论武装中的主体作用。这启示我们,用党的创新理论宣传群众、掌握群众,是新时期做好党的群众工作的根本举措。只有贴近群众需求,真诚服务群众,充分依靠群众,吸取群众的智慧力量,才能架起党的理论通向群众的桥梁,使科学理论植根于深厚的实践沃土。

     

        2.必须高度重视理论大众化的基础建设,坚持不懈地强化理论宣传阵地

     

        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是一项广泛而持久的人民大众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既离不开党的创新理论与时俱进,也离不开人民大众的直接参与,以及为这种参与提供的基础服务。内蒙古基层大讲堂建设,从建立稳定的基层理论宣讲阵地入手,将理论讲堂直接延伸到机关、学校、企业、农村牧区、街道社区、边防哨所,乃至家庭,并大力发展专兼职宣讲员队伍,培养了上万名基层“不走的”宣传队,从而有效地改变了基层理论宣传缺资源、缺阵地、要求多服务少的状况,推动党的理论普及,实现了深入基层的广覆盖。这启示我们,推动理论大众化,必须从基层抓起、从基础阵地抓起,从改善基层服务做起。只有夯实基层理论普及阵地和群众参与的基本条件,才能打通理论武装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真正使党的创新理论占领基层思想阵地。

     

        3.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探索创新理论大众化的方法手段

     

        生动活泼、喜闻乐见、有的放矢的形式方法,是科学理论走进群众、入脑入心的关键环节。内蒙古基层大讲堂把传统方法与现代方法、大众文化与民族特色、集中灌输与日常熏陶、领导示范与群众参与、理论宣传与为民服务有机结合起来,针对不同受众实际,创造了极为丰富生动的分众化、具象化方法手段,深受广大干部群众的欢迎。这启示我们,推进党的理论大众化必须要用创新的方法和手段,只有立足实际,深入研究和把握信息化社会理论传播的特点和规律,努力创造社会大众广泛接受的形式载体,才能增强理论宣传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4.必须高扬先进文化的旗帜,坚定理论宣传的正确方向

     

        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的关键是让党的创新理论深入大众、深入人心,形成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主义道路的强大动力。内蒙古基层大讲堂坚持以宣传党的创新理论为主线,同时又力求满足受众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使之成为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带动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综合载体,收到了以讲促学、学用结合的良好效果。这启示我们,推进理论大众化既要借助服务民生功能吸引群众参与,又不能过分拘泥于解决民生具体问题而冲淡了理论武装大众这个主旨;既要实现通俗化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又要和庸俗化乃至错误化严格区别开来,只有始终把普及党的创新理论置于首位,才能保证理论宣传的正确方向。

     

        5.必须立足长远、构建合力推进理论大众化的长效机制

     

        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有高度的理论自觉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内蒙古把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作为长期的战略任务,自上而下构建了多级联动的讲堂体系,建立了一整套讲堂规范运行激励机制,创建了合力推进讲堂建设的组织机制,从而把城乡党建资源、文化资源、科教资源、人才资源等社会资源有效整合起来,推动理论大众化实现了规范化、系统化、常态化。这启示我们,推进党的理论武装不是一般的可抓可不抓的理论传播过程,而是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的灵魂工程,不是可紧可松的短期行为或小事情,而是必须持久抓好的利党利国利民的大作为,只有树立长期奋斗的思想,坚持不懈地加以推进,并形成完善的长效机制,才能真正担当起理论武装大众的神圣使命。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