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16日 星期四

    辉煌十年·医疗保障

    织就世界最大医保网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16日 09版)
    山东省郯城县郯城镇富强村农民王永健展示刚领到的新农合“一卡通”。资料图片

        8月10日,卫生部部长陈竺对“新医改”如是说:三年医改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初步形成。

     

        十六大以来的10年间,党中央高度重视民生工程。2009年,我国正式开始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成为医改的核心理念。

     

        如今,全世界最大的医保网络在我国建成。13亿人口的庞大覆盖面,让全世界瞩目,也真真切切地改变了每一个中国老百姓的生活。

     

        给世界一个惊喜

     

        医改是一个宏观课题,只有站在整个国家的高度,才能把握其脉络——2008年12月,20个政府部门统筹组织和协调的全国医改工作准备就绪。2009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先后出台《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

     

        短短三年,对医改这个让全世界都皱眉的问题,中国给出了自己的初步答案——

     

        瞄准“看病难”问题,中央在广大农村投资430亿元,支持2233所县级医院、6200多所中心乡镇卫生院、2.5万多所村卫生室的建设;在城市,投入41.5亿元,支持238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3.6万多名基层医疗机构在岗人员进行了全科医生转岗培训。

     

        我国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从2008年的每人每年80元,提高到2012年的240元;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分别从2008年的54%、48%,均提高到2011年的70%左右。

     

        截至2011年底,中国基本医保覆盖率超过95%,城乡居民参加三项基本医保人数超过13亿,比三年前增加了1.72亿——这个数字超过了德国和法国人口的总和。

     

        “世界上没有其他哪个国家能够在五六年里达到这种成就。”英国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盛赞中国的医改。牛津大学叶志敏教授等著述的《关于中国新医改的初步评价》一文中,更将中国的医改称为“一个奇迹”。

     

        在世界眼里,中国建成了“地球上覆盖面最广的医保项目”,在学习其他国家改革经验的同时,中国医改也丰富了全世界医疗卫生保健成果。

     

        给百姓一份安心

     

        卫生部党组书记张茅说:“医改的标准是群众满意不满意。”

     

        从这个层面来讲,医改又是最微观的课题——挂号、诊疗、拿药、检查、保健、康复……只有聚焦到老百姓看病的每一个细枝末节,老百姓是不是满意的问题才能真正求得正解:

     

        药价降了——基本药物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零差率销售,基层药品价格下降30%;

     

        收入高了——基层医务人员月均工资增加了600元左右,15个省份基层医务人员收入达到或超过当地公务员水平;

     

        服务好了——中央设立专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免费为城乡居民提供10大类4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我国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从2008年的40.4%下降到了2010年的35.5%,2011年继续下降,预计“十二五”末降到30%左右。

     

        医改让最基层的医疗生态焕发出勃勃生机,让13亿老百姓真正得到了实惠。

     

        因为医改,过去中风偏瘫得不到有效医治的农民,如今也花得起钱做手术、买得起后续治疗的药物,设施齐全的康复室甚至还让他们拥有重新站立起来的希望……

     

        因为医改,多年来,承担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网络体系“网底”功能的“赤脚医生”,获得了医生的职业尊严和自信,他们也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式,从被动行医向主动服务转变……

     

        给未来一个许诺

     

        任何改革都不能一蹴而就,医改更是一个复杂、动态的过程。

     

        “让人民群众从改革中得到实惠”,这是医改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今,这句话已从纸面变为现实。医改,从国家的顶层设计落实为老百姓看病的全新体验,为13亿老百姓解决了看病就医的后顾之忧。

     

        改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虽然新医改实施近三年来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和亿万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还有差距。”这是国务院医改办公室主任孙志刚的思考。

     

        阶段性的成果,从来不是中国医改的最终目标。面对各种体制性、机制性障碍,今年3月22日,国务院印发了《“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明确了未来医改将在全民医保建设、基本药物制度巩固和公立医院改革三个方面取得突破。

     

        医改的“硬骨头”——公立医院改革也开始启动。按照计划,今年将推动全国300家公立医院改革。

     

        今年新农合将增加12种大病的救助保障,包括若干常见的肿瘤类型、心脑血管病、血友病等,这一措施将惠及1000万个家庭。

     

        让个人付费越来越少,这是卫生部部长陈竺对未来医改方向的表述。

     

        未来,医改还会面临诸多挑战。鼓起勇气,迎难而上,中国深化医药卫生事业改革的决心不会改变。(本报记者 詹 媛)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