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炎热的夏季运动过后,不少人都喜欢喝罐饮料来解渴。但是,你是否注意到那罐装饮料含有多少热量?假如你快走半小时消耗了150千卡热量,但喝进去的330毫升饮料却含有174千卡热量,那么你就“白”走了——因为好不容易消耗的热量又被这罐饮料“找补”回来了。
“科学研究和国外管理经验证明,食品标签上的营养信息可以帮助公众作出合理膳食选择,使居民减少饱和脂肪、胆固醇和钠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是预防膳食相关慢性病的良好手段。”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所研究员杨月欣说。
可见,为了将食品吃得科学、合理、健康,营养标签的作用不容小觑。问题是,在打开食品前,您读懂营养标签了吗?
什么是营养标签
食品营养标签是预包装食品上向消费者提供食品营养信息和特性的说明,主要包括表格形式的营养成分表、“营养声称”和“营养成分功能声称”。
营养标签是当前国际普遍采用的向消费者提供规范的食品营养信息的有效途径,也是消费者直观了解食品营养成分、特征的有效方式。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74.3%的国家有食品营养标签管理法规。其中,美国早在1994年就开始强制实施营养标签法规,我国台湾地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也已对预包装食品采取强制性营养标签管理制度。
据卫生部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局局长苏志介绍,为指导和规范我国食品营养标签标示,卫生部在参考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和国内外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组织制定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将于201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读懂营养成分表
能量,279kJ/100ml,NRV%为3%;蛋白质,3.0g/100ml,NRV%为5%;脂肪,3.7g/100ml,NRV%为6%……以上营养信息来自国内某知名品牌牛奶的营养成分表。对于以上与营养有关的数据和符号,相信多数消费者平时并不会去关注,或者即使关注了也不解其意。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规定,预包装食品应当在标签上强制标示四种营养成分和能量(“4+1”)含量值及其占营养素参考值(NRV)百分比。其中,“4”是指核心营养素,即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1”是指能量。
“营养成分表是由三个内容组成的表格,分别为营养成分名称、含量值、占营养素参考值百分比(简称NRV%)。在阅读时一定要注意营养成分含量值是按照每100克(毫升)食物给出的,还是按每份食物给出的。如果按每份食物给出,还要注意每份食物的重量,有助于更准确地了解食物营养信息。”杨月欣提醒。
根据专家解读,以上述品牌牛奶为例,其营养成分表中的“蛋白质,3.0g/100ml,NRV%为5%”描述项就表明:100毫升该牛奶中蛋白质含量为3克,喝100毫升该牛奶可以满足人体一天所需蛋白质量的5%。
一个人如何才能知道自己吃了某种食品后摄入了多少营养?
“对着营养成分表,您可以拿起计算器来算一算。先看看一个包装或一份食品的质量,然后和营养成分表中的含量数据相乘,就可以知道吃了这种食品后我们摄入了多少能量和营养成分以及占到营养素参考值的百分比。”杨月欣说。
营养声称“言之有据”
不少厂商都在营养标签中声称自己的产品为“高蛋白”、“低脂肪”、“低糖”或“低盐”食品。对此,消费者应该如何辨识呢?
根据《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所有采用“富含”、“添加”、“高”、“低”、“有”、“无”等声称用语说明营养特征的食品,都要在营养成分列表中给出相应的营养成分含量;凡是进行功能声称的食品,都应在营养成分表中列出相应的营养成分含量。
“如果每百克食品中蛋白质含量大于或等于12克,或每百毫升食品中蛋白质含量大于或等于6克,且该数值是真实可靠的,则该食品可以称为‘高蛋白’食品。同样,只有当食品中的钙含量满足‘钙来源’、‘高钙’或‘增加钙’等条件和要求后,才能标示‘钙有助于骨骼和牙齿的发育’等功能声称用语。”一位参与标准起草的专家解释说。
但他强调,使用营养成分功能声称用语,必须同时在营养成分表中标示该营养成分的含量及占营养素参考值的百分比,并满足营养声称的条件和要求。
据悉,为做好《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实施前的准备工作,卫生部特意为标准设立了过渡期限——“自标准公布日期到2013年1月1日前,允许并鼓励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执行该标准;2013年1月1日后生产的食品,应当严格按照标准规定执行”。“希望可以更好地指导生产经营单位执行新的标准,引导消费者合理选择预包装食品。总之,就是通过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促进公众膳食营养平衡和身体健康。”苏志表示。( 本报记者 张 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