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15日 星期三

    “雪绒花”滋润大学生心田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15日 15版)
    杨慧峰摄

        暖色系的沙发、线条柔和的家具,鲜花、书籍点缀其间,整体色调明快、气氛温馨……位于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生活指导室”对于学生来说是一处温馨的心灵小屋——在这里,平时“望之俨然”的老师会倾听学生吐露心曲,交流学习和生活中的烦恼,帮助他们排遣消极情绪。北京师范大学以人文关怀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依托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教育、心理等学科的优势,形成了一套运行有效的“校级—院系生活指导室—学生朋辈互助”三级心理服务体系,像“雪绒花”一样滋润大学生的心田。

     

        学院里的温馨小屋

     

        在北京师范大学,几乎每个院系都设有“生活指导室”,为学生搭建起一处温馨的心灵港湾。2006年,北京师范大学正式将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列入“985工程”二期建设任务,在25个院系陆续建设生活指导室,吸引了250多名专家、教授、专任教师和学生工作者直接工作。

     

        起于1989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步确立起以学生心理发展为本的心理素质教育理念,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积极面对学生不同形式的心理需求,营造爱与接纳的校园氛围。针对学生沉迷网络的问题,信息科学学院生活指导室发出“驱除网瘾”倡议书,并通过面对面个别辅导等方式帮助网络沉迷学生投入正常学习生活。

     

        像雪绒花一样顽强勇敢

     

        “‘雪绒花’让我体会到什么是助人与自助,什么是共同成长”,从成为“雪绒花使者”开始,“助人、自助”就成为2009级本科生郑杰慧的信念。通过心理咨询中心的培训和督导,她开始积极地普及心理健康常识,用调整情绪、管理压力等技能帮助身边的同学处理情绪问题,服务宿舍和班级的心灵环境建设。

     

        “雪绒花生在高原,顽强地绽放在石砾地和草原上,诠释着‘生命脆弱,必须顽强’;另一层含义取自谐音‘雪融化’,希望通过我们的爱心与专业服务,消融来访学生内心的冰雪,让阳光心情永驻心房”,从事心理辅导工作20余年的心理咨询中心副主任聂振伟用“雪绒花”来比喻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工作,“希望所有的学生面对困难、挫折时,能够像雪绒花一样顽强勇敢”。

     

        北京师范大学以朋辈服务的理念倡导学生不断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朋辈服务以雪绒花使者为主力军,并组织建立了心理健康者协会、心理学社、成长训练营等心理健康教育社团,广泛开展各类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和推广活动。雪绒花使者还走进社区、临终关怀医院及戒毒中心,成为了热心公益事业的志愿者,用行动实践“自助助人”的理念。

     

        给心理一片晴空

     

        2000年,北京师范大学“将每年5月25日确定为北京大学生心理健康日”的倡议得到了北京团市委的支持。2004年,北师大学生向团中央和教育部提出的将这一天定为“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节”的倡议再次得到肯定。从此,每年的“5·25”就成为辐射全国高校、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一项品牌活动。5·25谐音“我爱我”,意在鼓励大学生首先应自爱,增强自身的心理健康,只有爱自己,才能更好地爱别人。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心理咨询中心启动了“回家——心理支援行动”,对川、陕、甘籍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培训,帮助他们暑假返乡后对受灾的家人和亲朋好友提供力所能及的心理抚慰工作,自助、互助、助人。“回家”志愿者们在家乡建立了“心灵之家”,用坚强、勇气、力量安抚受灾家乡的乡亲,用学生的“举手之劳”帮助他人、温暖社会,最终将“微爱”凝聚成于人、于己、于社会有裨益的“大爱”,使北京师范大学的“雪绒花”在校外也开成一道绚烂、独特的风景。

     

        (陈少远)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