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14日 星期二

    聚焦国外地下排水系统②

    排雨排污分离 泄水储水结合

    ——柏林地下排水系统值得借鉴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14日 08版)
    图为1873年修建柏林地下排水系统老照片。

        德国属于温带气候,全国各地年降水量较为均匀,在700~1000毫米左右,很少出现暴雨成灾的情况。应该说,德国人完全没理由担心雨水过多或过少的问题,但德国人并没有因此放松对雨水排放的重视。

        记者日前来到柏林水源博物馆,水源专家凯撒尔女士详细介绍了柏林的地下排水系统。德国首都柏林市的地下排水系统始建于1874年,有近140年的历史。在此之前,柏林的排水系统都是50公分宽的明渠,夏天常常臭气熏天,导致传染疾病流行。仅1851年至1867年就有18000多人死于霍乱。1871年柏林成为帝国首都后,建造现代化的排水系统列入议事日程,1878年柏林建成第一条长达744公里的排水网管。排水管道直径从30公分到4米不等,用于排放雨水的管道都是直径3-4米的涵洞,具有排泄一天一夜大暴雨的能力。柏林市排水系统的建成既消除了水污染导致恶臭和各种疾病的隐患,同时避免了大雨造成的内涝。1902年一场百年不遇的大雨,柏林市水漫金山,同时也暴露出排水系统最初设计的一些不足。由于当时的排水系统为雨污合流,管道不少地方被淤泥、杂物堵塞,影响了排水功能。更严重的是污水和雨水一起排入河流,自然水域受到严重污染。此后柏林市政府对全市的排水系统进行了大规模改造,将污水与雨水分开排放,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城市排水系统。此外柏林还建有115个总容量达上百万立方米的地下储水库,如果暴雨达到排水系统超载标记,雨水便通过疏导渠进入地下储水库,待地表渐干,排水系统恢复正常时,再将地下储水库的雨水引入地下排水管道,以确保进入地下排水系统的水量不超负荷。这种地下储水库的另一功能是过滤杂物,净化水质。据凯撒尔女士介绍,每年被雨水带入地下储水库的狗屎就达60多吨,而裹杂着脏物的雨水经过在地下储水库的沉淀,重新流经排水系统,再排放到河流中,确保了地下水源不受污染。

        在柏林人们很少看到雨后积水成片的现象,透水路面的设计功不可没。这种透水路面不仅能解决积水问题,还有平衡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比如,雨水由透水路面渗入地下,可补充地下水资源。透水路面还保证了路面的透气性,让地面冬暖夏凉。特别是透水地面的孔隙多,增大了地表潮湿面积,对粉尘有较强的吸附力,既减少了扬尘,又降低了噪音。柏林市的人行道、自行车道、居住区的小路,都用透水材料铺就。很多历史悠久的道路,用凿成方形的小块石头铺成,每块碎石之间留有一定间距的缝隙,保证透水。记者还到德国公路的一些地下通道实地观察,发现在这些地方每隔5-10米就建有一条宽30公分、横贯马路的渗水槽,再大的雨水也会很快渗入地下,不会造成积水。经过导流、储存、再利用,雨水不但不容易造成水灾,还能起到补充地下水资源和节能的经济效应。

        德国很早就把防范城市内涝问题上升到法律的高度,专门制定了《城市防洪法》和《下水道法》,对城市内涝预防、规划和政府责任,以及下水道的排水能力和各项技术指标有严格规定,从成本计算、工程设计、项目施工,到相关设备,也有严密、详细的标准。

        凯撒尔女士最后强调说,当然,德国排水系统也并非尽善尽美。今年入夏以来,柏林雨水特别多,而且多是大雨和暴雨级别,有些地方也出现积水。但柏林市有关部门都对各积水点进行了详细的排查,如果无法杜绝某处再次积水,就会设立显著的警示标志,警告市民在极端情况下不要靠近,或者不要将车辆停泊在此处,必要时,还会在暴雨来临前及时封闭危险区域。

        (本报驻柏林记者 柴 野 本报柏林8月13日电)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