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16版:光明文化周末——大观    上一版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10日 星期五

    艺海人心

    门外读画

    作者:刘兆林(沈阳)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10日 16版)

        对于美术,我是地道的门外汉,拼尽全力也就能画出只一笔回头鸟来吧:几近学龄前儿童照猫画虎描成一个鸟字,跟美术几乎无关。时至今日,仍是少年时的心情,把画画、赏画、收藏画当一种奢华。

        越是如此看重画,便越增强了我对美术的神秘感与敬畏。但这绝不说明我看了谁的画都觉得好,或都觉得了不起。有的画,虽听别人或本人说很好,我却感觉不怎么好;甚至有的作者自我感觉已是大师了,我反而觉得有点狗屁——我有个也许是谬论的想法,即越是自诩为大师者,越可能不是大师;而别人赞美为大师他自己却自谦不是大师者,反而可能是大师。

        就这样,我所以对鲁迅美术学院教授、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赵奇的画作有种几近敬畏的好感,首先即源自他对中外美术及文学大师的那份由衷敬畏,和对他自己的由衷的自谦。多年的接触,我感觉他的画和他的人格很是一致:诚朴、深沉、厚重、有信仰、有骨气,同时也有灵气。那有信仰的骨气和个人气质所带来的灵气,是深深蕴藏在他所画的人物身心里面的,而非轻薄浅露地浮于纸面。读他的画,我总有深深的好感。最近,我又集中看了他在辽宁省博物馆展出并集于《赵奇绘画作品选》的一批作品,这好感又强烈地产生了一次。由此我不能不想到赵奇其人。文如其人,画也应如其人。

        赵奇给我的最大好感是真诚。他真诚得让有些虚伪但还没失去善心的人不能不怀了怜悯,当然,他根本不需要这怜悯。他心无旁骛地爱着自己以命相许的美术创作,同时又很爱文学,若是没有后者,也许我对他的好感会淡些。因为文学是关乎人的灵魂的,一个画人物的画家如果对文学没感情没修养,他的笔下怎么可能画出人物的灵魂呢?

        赵奇的美术成就里是有文学元素垫了底的,他对鲁迅等中外文学大师崇敬得令我这个在作家协会领工资的人都惭愧。文学是最全面的人学,鲁迅是中华民族现代文学史上的大师,赵奇取鲁迅精神为自己的画魂,他的人和画便有了人生高度。他的散文集《最后,眼睛总是湿的》和诗集《一个人》,我都认真读过,如读他的画一样,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好感。我甚至有点庸俗地想,若拿人生打个戏说的比喻,赵奇待美术如妻子,待文学若情人。一个对文学有真情和深情的美术家,不大可能浅薄。一次,有位得了不小虚名、也确实出版了不少书但自我感觉过于良好的作家送他作品,说是请他指正实则是想听他说些溢美之辞,可等了一阵子,既不见溢美之辞,也不见有画儿礼尚往来,便动了气去问赵奇,而赵奇也动了气,甚至拍了桌子说:“你这叫文学作品啊?怎么感觉是新闻报道?”其实我也有这种看法,却从没有勇气说出来,足见赵奇的不虚伪。

        赵奇不是刻意不虚伪。他既认真对待美术,又不由自主地爱戴文学,哪儿还有闲空虚伪!他以自己的真水平,早就被评为全国美术界的“世纪之星”,并被推举为辽宁省政协委员了。有一年在省政协全委会上,刚刚听完工作报告的赵奇,赶巧在电梯里和刚刚作完报告的肖作福主席站了个面对面。平易近人的肖主席主动和赵奇说话,赵奇却纳闷,不认不识的这个老同志怎么熟人似地和我说话呢,便直截了当反问肖主席是谁?肖主席认真回答说我是肖作福,赵奇又认真问肖主席是哪个单位的?肖主席不由得笑了,电梯里的其他人也都不由得笑了,赵奇竟还莫名其妙地问大家笑什么?此事足见他的迂直,从此被传为笑谈。但说实话,我每听人说一次或自己传说一遍这个笑谈时,都不由得对赵奇多一分敬意——他真是个纯粹的、可敬的美术家啊!他心里的位置都被美术占据了,所以对其他虽重要但他实在没工夫去看重的事便熟视无睹了,这恰恰是一个有大作为的艺术家的真诚心境。

        赵奇的年纪并不大,但日夜埋头作画熬得血色不足的脸庞,又配了一头短刷样黑、灰、白混杂却从来不染的硬发,加上如鲁迅一样精炼的身材,俨如一尊虽不雄伟却十分庄严的、活的,有根须扎在泥土里、会吸水发芽的石雕,似有永远不朽的生命力。细细品味他所画的各种人物,个个都是民族脊骨撑起的血肉之躯,也都似有不朽的生命力。

        (作者为著名作家,辽宁省作协前主席)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