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8月8日电(记者张景华 通讯员宋一诺)北京“7·21”特大自然灾害后,基层公共文化设施遭到不同程度的损毁。为丰富灾区群众的文化生活,首个农村“数字文化社区”日前在北京房山区城关街道洪寺村落成。从规划到建成仅用3天时间,受惠人群包括洪寺村村民和安置点受灾居民约5万人。
据房山区图书馆馆长宋守鹏介绍,在受灾最重的房山区583个社区(村)文化室中,90%以上出现漏雨现象,80%墙体开裂,大批文化活动器材、设备和图书遭到浸泡。
在首都图书馆的援助下,焕然一新的图书室建成,10台崭新的台式电脑立在墙边。据悉,电脑里“藏”有“北京记忆”等38个数据库,囊括了300万种电子图书和1400多种电子期刊。目前图书室拥有1万余册图书。此外,图书室还加入北京市公共图书馆“一卡通”服务网络,实现了与北京市157个图书馆的通借通还,是北京首个村级“数字文化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