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09日 星期四

    基层故事

    《319回首紫禁城》探索实验昆剧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09日 09版)

        7月28日,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第四代青年演员杨阳和他的搭档们,在南京江南剧院为观众演出了一部别开生面的实验昆剧《319回首紫禁城》。

        本剧讲述的是甲申年3月19日明朝末代君王崇祯帝朱由检生前最后时段的故事。在观众席第一排,坐着实验剧团“进念·二十面体”的联合艺术总监荣念曾,香港音乐人许敖山,日本编舞家松岛诚以及来自德国的艺术总监兼设计师 Tobias Gremmler,他们是这次实验计划的授课人和演出指导者。

        2010年,香港文化“达人”荣念曾执导舞台剧《朱鹮》,由江苏省昆剧院演员与日本能剧演员在世博会上演了创纪录的6400多场。合作的成功,使得创作者思考:朱鹮与传统表演艺术家有一种处境相似的况味。昆曲以及所有传统艺术应当如何保存和发展?是像展览品一样原封不动地放在博物馆供人欣赏,还是大胆实验,寻找新的要素去强化旧有的基因?于是,香港“进念·二十面体”联手江苏省昆剧院,开始实施“朱鹮实验计划——艺术保存和发展”。

        其实,这样的“朱鹮实验”,从12年前就开始了。第二代的石小梅,第三代的柯军、李鸿良、孔爱萍,第四代的杨阳、孙伊君,参演了“进念·二十面体”的诸多先锋舞台剧:《夜奔》《浮士德》《万历十五年》《舞台姐妹》《西游荒山泪》《宫祭》等,都得到了年轻观众的肯定。

        当然,也有观众认为这种实验走得太远。但很多年轻人认为,剧本非常成熟,高度浓缩,结构紧凑又现代,去除繁冗的戏服,特别酷,简洁、清楚,与剧本的现代性非常匹配。

        看来,拥有600多年历史的昆曲,其现代实验之路还很漫长。同剧团大胆地改制走向市场一样,他们的勇敢探索,也值得肯定和喝彩。

        本报记者 苏丽萍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