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09日 星期四

    “羡慕、嫉妒、恨”心理要不得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09日 06版)

        伦敦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在多项赛事上获得金牌,特别是中国16岁游泳小将叶诗文连破世界纪录,夺得两块金牌,引发一些德国媒体对中国运动员是否服用兴奋剂的猜疑。但也有德国媒体和体育运动专家对中国运动员的成绩给予肯定,并从科学的角度阐述中国体育运动的进步。

        在女子400米个人混合泳决赛中,叶诗文最后50米自由泳甚至比美国游泳名将罗切特还要快0.17秒。德国一家媒体称:“中国游泳队女运动员速度如此之快,总让人想起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从高峰掉进深渊那段历史,当年有多名游泳运动员被查出服用了兴奋剂。”把负面新闻作为报道的突出内容一直是西方媒体涉华报道的隐含主题,是一种思维模式的惯性延续。当他们想抓到“现行”,却苦于找不到证据时,往往在猜疑上做文章。事实上,德国也经常陷入兴奋剂阴云。据德国媒体提供的信息,德国体坛历史上兴奋剂事件层出不穷,前东德曾有过无视运动员身体健康的兴奋剂体系,甚至包括让未成年运动员使用荷尔蒙类兴奋剂。原民主德国体协高官克勒在其《奖牌的两面》一书中承认,东德时代曾经由政府组织协调,广泛使用兴奋剂。同一时期的西德体育界,在兴奋剂使用方面也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干净。二十世纪70年代,西德政府曾经发出明确信号,使用一切手段在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上争取奖牌。2011年底明斯特大学发表了一篇兴奋剂研究报告,其中明确指出在两德统一之前,西德也曾有过“国家补助的兴奋剂研究”。近年来,德国运动员也是兴奋剂丑闻不断,速滑运动员佩希施泰因、奥运会800米冠军舒曼均因服用兴奋剂受到处罚。在今年初的国际自行车比赛中,又爆出德国自行车队系统性使用兴奋剂的丑闻。

        在此次奥运会上,德国女子赛艇运动员德里加拉因与新纳粹分子有染,迫于德国奥委会的压力而自动放弃比赛,并于2日晚离开伦敦奥运村。23岁的德里加拉原为罗斯托克市一名警官,任职时曾是警察体育运动队成员。去年曾有多家媒体报道她思想右翼,并与新纳粹分子有交往。但在人们普遍都知道德里加拉底细的情况下,她仍然能去伦敦奥运会参加比赛,成为此届奥运会的又一大丑闻。对于这些不光彩的事情,德国媒体却没有炒作,各国媒体也基本无声。

        对于一些媒体对中国运动员的无端质疑,也有德国体育专家表示不认同。莱比锡大学体育运动与训练学教授哈德曼接受采访时指出:“人们对中国游泳队取得这样的成绩也并非没有心理准备。四年前他们就创造了极好的纪录,现在又再接再厉。我深信,今后几年还会取得一点儿进步。”他在谈到中国运动员取得的骄人成绩时认为:“中国的运动员和从事体育运动的人员数量庞大。中国的精英体校里有40万运动员,省级运动员大约4万人,国家队运动员有2万人。奥运预备军团约有5000名运动员。中国培养了许多这方面的专家,现在慢慢已显现出成效。今后几年里这些人才还会给中国带来积极的效应。如果训练方法得当,按科学规律办事,加上科学的指导,这些成绩都在可预料的范围内。”德国奥委会主席巴赫日前在批评德国舆论时说,德国人对取得成绩的人总是持猜疑的态度。其他国家的人,当运动员取得好成绩时会得到很高的赞誉,但德国社会却不是这样,舆论对运动员很挑剔,带有嫉妒心的讨论很快就取代对成绩的好评。这一语道出了一些德国人对取得成绩者的“羡慕、嫉妒、恨”的心理,而这种心理有碍于社会进步,是万万要不得的。    (本报柏林8月8日电    本报驻柏林记者 柴 野)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