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09日 星期四

    不满80个在编人员的海南药品检验所,每年承担着繁重的检验和科研任务。在这里——

    感人故事正在发生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09日 01版)

        随着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海南岛科技药业异军突起。不满80个在编人员的海南药品检验所认真履行着全省药品(含进口药品)、餐饮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医疗器械、药品包装材料等产品的质量监督检验职能,年平均检验各类检品近万批次,同时每年还要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省自然科技基金科研项目、省重点科技项目等几十项科研任务,在繁重的工作压力下,科技工作者们不计报酬,努力着,奉献着,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动人乐章。

     

        “最美的女朋友”

     

        “在我眼里,她是我最美的女朋友”。这句话发自张勇的心底,这位海南边防总队的干部去年6月经人介绍,认识了海南省药品检验所的大龄女博士陈露。见面前,张勇心里也在打鼓:都说这些高学历女孩既清高又自恃,而且多是事业型,很强势。可毕竟经不住人劝,他想来想去,还是先见见吧。

     

        一见面,让张勇没想到的是,陈露戴着个大口罩,摘下口罩,脸上凹凸不平的红疙瘩吓了张勇一跳。“看!我都被毁容了!”陈露笑呵呵地说,“我的工作是和各种药品打交道,这脸上起的疙瘩是自身免疫力下降过敏和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所致,不过没关系,等任务一完成,心情一放松,这疙瘩就退下去了!”陈露的直率和真实,一下子注入张勇的脑海。

     

        经过交谈,张勇了解到,眼前的这位女博士2009年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基础专业。她刚到药检所,头一个任务是完成海南省GLP认证,时间有限,任务量大,陈露从称量、溶解、定容,到交杂的抽样分析,做得井井有条。整整3个月,她几乎是连轴干。领导一看,这博士果真名不虚传,紧接着让她独挑“氰溴酸高污甲素”的分析检验,结果她又拿下了。很快,陈露当上了课题组组长,她领着3个同事接受了国家有关部门下达的药品评价性科研项目,平均一年过她手的检品就有几千件。繁忙的工作,几乎使陈露与外界隔绝了,同事们看着她迈入30岁了还没结婚,都相继帮她张罗,可有的小伙子一看陈露天天扎在实验室,连遛马路的工夫都没有,就“知难而退”了。

     

        “这么优秀的女孩,我要和她交往!”张勇打定主意。

     

        有意思的是,和陈露交往,离不开方圆“二亩七分地”。几乎每次约会,陈露都说:“来我单位门口的小饭馆吧,咱俩一起吃饭。”交谈的话题多半是兴致勃勃地谈她的工作,今天说,“告诉你个好消息,我的检验报告获得全国药类检验报告前20名。”明天说,“所里指派我去北京参加报告会,还让我发言呢。”唯独有一次见面,张勇看出陈露心情不好,一问才知道,和她一起来药检所工作的一位博士跳槽了,而且还动员陈露一起跳。张勇问她:“你走吗?”她说:“我想好了,不走。现在每月3000多够花了。”张勇一时不知怎么回答。陈露是一个钟情于事业,实实在在,不虚荣,不追求物质享受的女孩,这种女孩是多么难得啊。自己已经34岁了,等了这么多年,不正是要寻觅这样的女孩吗?想到这里,张勇干脆地说:“我支持你!”

     

        最“轻松”的妈妈

     

        在外人看来,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的化学博士、33岁的刘洁是海南省药品检验所里最“轻松”的妈妈。她的女儿3岁了,都是姥姥、姥爷一手带。哪个家庭主妇不干家务活儿?可刘洁几乎没提过菜篮子,没下过厨房。果真如此吗?了解刘洁的人当然知道,她是不得已,才成了最“轻松”的妈妈。

     

        去年4月,刘洁的母亲不小心摔了一跤,把手摔成粉碎性骨折,这下可急坏了刘洁。她一直全身心投入工作,甩手甩惯了,出这事简直和天塌下来一个感觉:母亲需要专人照顾,女儿离不开人,爱人此时正在美国读博士,自己又请不了假。无奈之中,刘洁作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送女儿和父母回湖南老家。到了老家,她把父母安置好,又把女儿送到亲戚家。第二天她就返回了海口。同事们问她:“这么小的孩子哭吗?”刘洁一听,自己的眼泪先流了下来了……她克制着自己,一头钻进实验室,可谁想,亲戚一会儿一个电话,时不时地还让女儿对着话机哭喊。刘洁狠了狠心,告诉亲戚:“我在搞实验,必须关机,拜托了。”此时刘洁的心里翻江倒海,自己担任科室主任,肩上扛着十几项国家级、省级检验课题,眼前堆着几百件待检产品,甭说请假,就是昼夜地干也干不完呀。

     

        这天晚上,刘洁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要不,把女儿和亲戚接来,自己每天还能照应一下?不行!眼下检验工作正较劲,她们回来,总要牵扯自己精力,还是再坚持一段吧。转天,刘洁给亲戚打了个电话,一来恳求理解,二来拜托好好照顾女儿。她又寄了个大邮包,给女儿买了吃的、穿的、玩的,总算尽了点母亲的心。

     

        今年年初,刘洁的爱人博士毕业,一个选择是接受外国企业的高薪聘用,另一个选择是回到海南省药品检验所。夫妻俩商量了好几次,最后选择了后者。很多人对此不理解,对此,刘洁都报以友好的微笑,心里只有一句话:“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自己和爱人都一心干事业,工作成就是最大的追求,在这里工作虽然工资低,但成就感是多少钱也买不来的。刘洁坚信,日子会越来越好。近年来海南发展突飞猛进,让人觉得有盼头,拿药检所来说,眼下应急检品越来越多,这意味着高科技药业和绿色餐饮业有了发展势头,特别是全省新上马的企业,其检验项目有80%在自己的处室,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在刘洁心中升腾:自己念了这么多年书,不就盼着学有所用吗?现在找到了感觉,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很快,刘洁的爱人李备,这位毕业于中山大学的硕士,在获得美国得州大学的医学博士学位后,也回到了海南省药品检验所,继续干他的老本行。

     

        “最会享受的美女”

     

        “享受工作的过程和快乐是我一生要追求的”——这是海南省药品检验所业务办公室主任李艳发自心底的话。今年42岁的李艳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轻许多,在同事眼里,她总是神清气爽,她的以身作则、兢兢业业又体现出另一种艳丽。久而久之,李艳不仅落了个好人缘,还得了个绰号“最会享受的美女”。

     

        实际上,李艳是单位里的大忙人,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是常态,白天处理单位里承上启下的一大堆业务活儿,晚上则是审批处理各种业务报告的办公时间。

     

        遵守这样的作息时间,还要家吗?李艳的爱人在广州工作,孩子跟她在海口,今年上初三。“我从来都是吃快餐,寒暑假在家,妈妈早早地煮上一锅饭,或炖上一锅汤,再炒上两盘菜放在那,我就吃一天。”李艳的儿子说,从上小学至今,妈妈几乎没到学校接过自己,能参加家长会就是自己最大的满足了。

     

        夫妻两地分居,妻子又这么拼命地工作,丈夫理解吗?对此,李艳毫不掩饰:爱人三次帮她办调动,她都放弃了。她也动摇过,特别是爱人第三次给她办调动时,正赶上所里实行绩效工资改革,奖金少了一大半,为这事,所里走了好几个硕士生博士生。可静下来一想,自己早已适应这种工作和生活方式,尤其是自己把工作氛围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到了广州,钱是挣多了,可这种工作过程和成果能享受得到吗?当然,夫妻常年两地分居的确不是个事,李艳下决心要把爱人从广州拽回来,她相信,随着海南的发展,这一天会到来的。

     

        今年4月国内一些地方发生“毒胶囊”事件,4月22日,海南省药品检验所承担了全省200多批胶囊的检验工作,牵头的就是李艳所在的业务办公室。李艳是当天晚上9点接到通知的,她连夜协调了全省的5个单位,调集人力物力后,又果断地制订出应急检验方案,没等到上级规定的时间,李艳就领着大伙胜利完成任务,获得国家有关部门的好评。“对工作成果的享受,比什么都开心。”李艳说出了心里话。

     

        最谦虚的帅小伙

     

        要想从符策生嘴里问出点个人故事,简直比登天还难。难怪海南省药品检验所的人提起这个中山大学的硕士生,都不约而同地说:“那可是要长相有长相,要人品有人品的最谦虚的帅小伙!”

     

        今年33岁的符策生,2005年来到海南省药品检验所工作,被分配在保健食品室,不久被提拔为室副主任。近年来随着海南餐饮、食品、化妆品、保健品行业的发展,保健食品室工作范围不断扩大,人员紧缺成了当务之急,于是所里采取措施,为保健食品室聘用了8位编外人员。

     

        谈起自己的同事,符策生说,室里的两位老同志,年龄都在50开外,可加起班没二话,常常是下了夜班上早班,不让他们来,怎么都拦不住。老同志的模范带头作用,激发了年轻人的觉悟和干劲。外聘人员周玉玲是东北商业大学毕业的硕士生,在这里工作每月工资才1000多元,可是无怨无悔、任劳任怨,今年赶上“毒胶囊”事件,正逢她动手术,知道室里缺人,她一天也没歇,就投入到工作中……

     

        “还有外聘人员许文佳,婚假都没请,只是匆匆参加了结婚典礼,就赶回来参加应急检验工作……”说到这,符策生有些哽咽了。“还有庄彩庆,张洐,梁颖……我总在想,这些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图什么呢?每月的报酬连1500元都不到;他们没有节假日、周末的概念,即使休息也不敢远离海口;他们以工作为重,随叫随到,这种淡定自若的动力何在?从他们身上,我看明白了,也想明白了,这些青年知识分子有自己的追求与信仰。和他们相比我是幸运儿,有正式编制,有固定收入,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工作,还有什么资格谈功摆好呀!”接着,符策生话题一转,谈起今年4月的“毒胶囊”事件中,全室人员是如何拧成一股绳完成检测任务的,话语中洋溢着无尽的快乐和自豪。

     

        (本报记者 魏月蘅 王晓樱 新华社记者 金 敏)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