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08日 星期三

    干部手记(39)

    化解“容不下”与“装不满”的矛盾

    作者:江西省南昌县县委书记 郭 毅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08日 01版)

        连续4次跻身“全国百强县”,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的发展速度在中部地区颇具代表性。在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高速推进的同时,配套设施能否跟上,已经成为关乎民生的一个重要问题。特别是寄托着未来发展希望的农村孩子教育问题,更是耽误不得。农村孩子到县城就读方便吗?农村学校的生源还能得到保障吗?带着这些问题,我最近连续走访了多所城乡学校。

        “搬到城区的农民多了,农村学校的学生数量正在逐年减少。”农村学校的校长们一致向我“诉苦”。以武阳镇前进村小学为例,目前只有102个学生、7个教师,成班率日渐萎缩。

        县城学校却截然相反,每年新增学生2200多人。莲塘镇第八小学是刚成立不久的县城小学,也不得不进行二期扩建。

        县城学校“容不下”,农村学校“装不满”,这对矛盾该如何化解?

        “办教育尤其是办农村教育,既要舍得花钱,又要想办法把钱花好。”这是温家宝总理在第27个教师节前的讲话中提出的要求。我县2006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为2.48亿元,2011年达到8.39亿元,预算内教育经费增长始终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比例。经费越来越多了,关键是要把钱用在“刀刃”上。

        经过多方调研和反复思考,我觉得,南昌县的教育经费支出,应当主要用来做好“城区学校扩容”和“农村小学布点”两篇文章。

        第一篇文章比较明确。城市化进程不可逆转,县城学校必须要扩容,这个决心一定要下。另外,抓紧提升紧邻县城的一些乡镇学校,吸纳入城学生来此就读,也可以缓解县城义务教育的压力。

        难的是第二篇文章。我县农村村庄散落,290多个义务教育学校分布其中,不少村小规模小、条件差,合并重组、提高办学条件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想起走访过的南新乡民德小学,我的思路渐渐清晰。这所小学投资600多万元,整合了该乡最边远的5个村小,成为功能齐全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在校学生达到400多人。教育资源的集中,让孩子们的成绩有了较大提高,老百姓交口称赞。由此我想,在农村偏远地区,可以鼓励村与村联合办学,逐步撤并一些规模小、办学条件差的村小和教学点。要利用暑期征求学生家长和村委会意见,做到成熟一个撤并一个。空出来的学校,可以用来举办村级幼儿园。靠近乡镇中心小学的村小,应逐步并入中心小学,让更多农村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这次走访调研,使我深深感受到了群众对教育的殷切期望。9月份又要开学了,我想,在化解“容不下”与“装不满”矛盾的同时,还需大力均衡教师资源,通过“支边轮岗”、“送教下乡”、“结对帮扶”等措施,使教师资源流动起来,让边远乡村的中小学生享受到更高质量的教育。

        (本报记者胡晓军、通讯员万辉明推荐)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