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07日 星期二

    地方本科院校应针对当地需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 光明日报 》( 2012年08月07日   02 版)

        赵红星(榆林学院院长): 

        本报讯(记者王逸吟)日前,陕西榆林学院院长赵红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要在高校林立的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迫切需要针对地方行业或岗位需求设置专业,优化专业结构,根据市场需求,推动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力争做到人才培养与当地劳动力市场的变化需求相吻合。

        赵红星认为,我国地方本科院校往往独处一方,与地方经济社会建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前,地方本科院校的“社会责任”日益凸显,即承载着为地方发展“造血”的责任,而这种造血功能关键一点体现在专业设置上。

        赵红星以榆林学院为例,认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就是要面向地方、依据市场、贴近行业设置专业,地方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是地方本科院校学科专业设置的支撑点。榆林学院近年来根据榆林市建设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对能源化工专业人才的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优化结构,目前已经实现了从原本以师范、农业类专业为主,转向了以能源化工为主,生态农业、教师教育及管理学科专业共同发展,生源连年好转,就业率逐年提高,办学效益显著提升。因此,地方本科院校应与地方经济紧密结合,主动进行自我定位,实现高校与地方经济和市场的链接,如密切与行业、企业的联系,组织设立有行业专家参加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及时了解人才的需求类型、专业人才规格要求等信息,积极探索“三明治”、“订单式”、“模块型”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形成学校和企业互惠互利、良性循环的办学机制。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