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07日 星期二

    基层故事

    刘家奇:北京给我一个家

    《 光明日报 》( 2012年08月07日   09 版)

        上午10点,盛夏的阳光下,北京西城区月坛街道三里河二区一家小修鞋摊子旁,来京务工人员刘家奇师傅边工作边跟记者聊起他的子女在北京上学的故事。

        在月坛街道,刘师傅是个名人,来京务工20多年,他是“西城区标兵”,是“月坛街道优秀共产党员”,是“十大感动社区人物”,更是个普通的学生家长,一个平凡的爸爸。

        刘师傅边给一位大妈修理提包,边轻声说:“刚来北京时我才21岁,社区的大爷大妈把我当一家人,我没地方住,挣钱又少,大家就想办法,晚上让我看自行车库,解决了住的问题,还多了份收入。后来,我成家了,有了一双儿女,大家特别高兴,让自己的孩子跟我的孩子一起玩,住在小区的一位公安大学教授还教我练太极拳。于是,每天早上,我带着整个社区的小朋友们练拳、跑步,练完了就带孩子们到我家吃饭。”

        转眼,子女要上学了,大家又帮他出主意,月坛街道为刘师傅开了暂住证明,孩子顺利进入西城区阜外二小,和北京的孩子完全一样。如今,刘师傅的女儿已经是中国传媒大学的研究生,儿子考入北京邮电大学通信工程专业。刘师傅觉得,这是他最大的成就。“读初中的时候,女儿读北京第四十四中学,儿子读八中分校,老师给了他们最大的照顾。由于他们从小就和北京孩子玩在一起,十分自信开朗,分别在各自的中学被评为‘区优秀学生干部’,特别是女儿,还获得‘北京市三好学生’的荣誉。他们的户口在四川,他们回老家参加高考,都考上大学,儿子还考了县第一名。”

        刘师傅说:“我们没有户口,孩子却实实在在享受着北京的好教育。现在北京还有了‘同城待遇’政策,外地务工人员感觉更幸福更公平。”

        (本报记者 姚晓丹)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