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刚完成的一项报告显示:过去10年,在全国294个地级市中,三亚城市成长速度位居第三。
可以说,三亚在过去10年的发展是突飞猛进的。尤其是2010年以来,三亚抓住难得历史机遇,打造“卓越三亚、和谐三亚”。去年,三亚旅游过夜人数突破1000万人次,三亚凤凰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万人次,依托旅游,三亚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绩。
2007年至2011年这5年里,三亚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7.9%,2011年达286亿元,2012年上半年为16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38.6%,2011年达50多亿元,2012年上半年为32亿元。
三亚充分发挥其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中奋力前行。亚龙湾旅游度假区诸多高端酒店相继投入使用,国际声誉显著提升。海棠湾“国家海岸”规划先行、快速推进,成为全省建设的新亮点。
国人“离岛购物免税”等政策成功落地,提升了三亚旅游的吸引力。三亚凤凰国际机场2011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万人次大关,成为全国地级市中航空运输的领头羊。
积极引进和支持高端酒店发展,已有48家国际品牌酒店进驻三亚,先后开通国内航线130条,国际和香港、澳门、台湾等航线38条,显著提升了三亚酒店服务业的管理水平和三亚在度假旅游市场上的竞争力。
过去5年来,三亚城乡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实现了倍增,新增就业岗位近12万个,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6万多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左右。
2011年末,三亚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8%,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3%,生态环境继续保持全国一流。
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源头活水,是城市竞争力的主要支撑。
一直以来,旅游业以及由此发展起来的房地产业,是三亚的两大支柱产业。然而,无论是旅游业还是房地产业,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较大,一旦出现市场波动,直接影响全市经济。另一方面,旅游城市的资源效应还有扩大的空间。因此,三亚今后的发展,既需要发挥好三亚原有的经济成长动力,也要积极培育新的成长动力。
今年,三亚立足地方实际作出战略选择,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坚持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做大做强特色产业,谋划发展新兴产业,推进产业融合,打造顶端优势,形成适度多元的产业体系,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本报通讯员 萧 真
本版报道除特别署名外,均由本报记者王晓樱、魏月蘅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