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社科院经济所所长、研究员孙志明:
从2003年开始,吉林省经济增长速度上升到两位数,至2011年已连续保持了9年,全省经济驶入了快车道,是改革开放以来、也是建国以来经济发展最好的时期。
近些年经济的快速发展,原因很多,但主要的有这样几个方面:
发展环境比较好。2003年,国家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这对吉林省来讲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这是因为,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实行了沿海率先发展的战略,东南沿海地区借助地利和政策优势,经济发展很快,而东北地区,包括吉林省则相对落后。振兴东北政策提出以后,政策上我们有了支持,再加上吉林省原有的产业基础,借势而起,发展就驶上了快车道。2009年,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列入国家战略,为吉林省经济发展又增加了一个新的推动力。
改革取得实质进展。2005年,吉林省对816户国有工业企业进行改革攻坚,动员了全省各方面的力量,在一年的时间内就基本完成了改革任务,改革力度前所未有。又经过几年的深入改革,完成改革的国有企业共达3千多家,极大地激发了企业的活力。随后,省直管县改革适时推进,每个县至少建立一个工业集中区,县这一级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县域经济获得快速发展,增长速度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所占份额不断提高。
经济发展工作推进力度大。东北振兴战略推出不久,吉林省就提出“快走变快跑”的口号,并以投资拉动战略为抓手,适时启动了全省的快速发展。在投资快速增长的基础上,不仅经济增长速度提高了,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很大成就,特别是高速公路的建设,从低于全国水平,到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交通状况明显改善,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面对新的形势,吉林省应从本省实际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为推动经济进一步发展做出努力。
发展方式亟须转变。分析吉林省前些年的经济发展,投资拉动起到了主导的作用,两者间表现出极大的相关性,这种对投资的过分依赖是难以持续的。还有,吉林省是一个能源短缺的省份,但能源消费强度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所以,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使全省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重在发挥比较优势。吉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人均耕地面积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4倍,人均粮食产量居各省份第一,是全国第一个达到吨粮的地区。近几年,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迅速,成为规模第二大的支柱产业,这就与雄厚的农业基础密切相关。另一个例子是,在高技术制造业中,吉林省医药工业占有重要地位,2011年实现增加值234.9亿元,在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共285.6亿元的增加值中,占到了82.2%的份额,可谓一枝独秀,这与吉林省拥有良好的中草药资源、比较强的生物医药研发力量有很大关系。从中可以看出,要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就必须从本地实际出发,不断提高产业的关联度。
(本版稿件均由本报记者曾毅、本报特约记者任爽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