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06日 星期一

    理论随笔

    执政理论的重大创新

    作者: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 丁晓强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06日 09版)

        回顾十年来的理论创新,在我看来,执政理论是党的学说和党的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

        2004年6月2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了研究执政理论的课题。同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把十六大提出的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从领导者能力的角度提升到了党的建设的高度,开始了执政理论的全面构建。

        2009年,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又作出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要求,表明党对执政规律的思考有了深刻的把握,执政理论创新取得了重大的成果。

        毛泽东关于党的执政有过重要的思考,延安时期提出了通过民主新路、解决所谓“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历史周期率”现象,并提出了党在执政后要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要求;在党的八大上邓小平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明确提出了通过党内民主进行执政党建设,可惜的是在党的八大以后没有坚持下去。直至改革开放以后,1980年,邓小平提出了制度问题更重要,开始了执政理论的新思考。

        十年来,执政理论的创新是全方位的。党在十六大以来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已从一个领导人民夺取全国政权的党,变为一个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从一个受外部封锁和计划经济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变为一个在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胡锦涛在建党9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在新形势下,全党面临着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面临着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这是执政理论所面临的时代课题和要解决的基本问题。针对基本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思想和措施。

        这其中包括,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使两大建设贯穿到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的全过程的战略总布局,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紧密联系起来;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十七大首次把反腐倡廉建设与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四大建设并列,提出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等思想和措施。2012年1月,胡锦涛在中纪委十七届七次全会上强调保持党的纯洁性的要求,明确了反腐倡廉建设的针对性和基本目标;十七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这是在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实现党的思想建设科学化的重要思想。

        另外,民主建设是执政理论创新的关键内容。十六大首次提出了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直接表明了民主建设在执政理论创新中的关键性意义。这里的民主,是制度性的安排,是执政时期的党与领导革命运动时期的党的最重大的区别,是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重要体现。党内民主建设是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基本保证,是党实行民主执政的基本前提,是贯通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两大建设的关键。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