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05日 星期日

    藏学研究春满园

    ——北京(国际)藏学研讨会巡礼

    《 光明日报 》( 2012年08月05日   02 版)

        2012年8月2日,第五届北京(国际)藏学研讨会在北京隆重开幕。此前,1991年,1997年,2001年,2008年,我国已成功举办四届国际藏学研讨会。这是各国藏学学者学术交流的舞台,也是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藏学事业不断发展的生动写照。

     

        时代回响,藏学事业吐露芬芳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实现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西藏自治区与四省藏区的经济社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时代的发展给中国藏学事业带来了勃勃生机,藏学事业取得显著进步:中国藏学的研究领域更加全面、系统,学科体系更加科学、完备,学科门类比较齐全,中国现代藏学学科体系业已形成;藏学领域令人瞩目的各类学术成果相继问世,相关门类的专业技术人才脱颖而出,研究、教育、出版、翻译、文献信息化建设等领域的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国内外学术交流合作空前加强。

     

        丰富多彩又别具特色的藏族文化,为藏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源泉,令国内外藏学学者为之神往,成为许多中外学者乐此不疲的研究对象。而今,包涵政治、经济、历史、语言、文化、宗教、哲学、艺术、环保等诸多学科群体的藏学学科已经跻身于世界学术之林。

     

        在中外学者的共同努力下,藏学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不断扩大,藏学研究呈现出蓬勃兴旺的局面,为北京(国际)藏学研讨会的召开奠定了良好基础。

     

        往昔今朝,二十年坚持守望

     

        自1991年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成功主办首届北京藏学讨论会以来,现已主办5届。纵观这5次会议,规模逐渐扩大、学术水平显著提高、学术成果不断丰富、信息交流更加充分。

     

        在参会代表及论文数量上,1991年的首届北京藏学讨论会,有国内外专家学者80余人参加,收到论文44篇;而今年第五届北京(国际)藏学研讨会,有267名国内外藏学学者参会,提交论文238篇。

     

        研讨会议题不断增多,内容和领域不断拓展,会议分组越来越细。除大会发言外,从1997年第二届北京藏学研讨会划分为5个小组进行分组讨论,到2001年第三届北京藏学研讨会分为8个学科组,再到第五届北京(国际)藏学研讨会分为11个小组讨论,讨论内容越来越广泛,涵盖经济、历史、宗教、文化、医药、考古、语言、环保等领域。

     

        在第五届北京(国际)藏学研讨会上,围绕“西藏社会变迁与国际藏学发展趋势”的主题,来自内地及港台地区的中国学者,以及日本、蒙古、英国、意大利、美国、澳大利亚等21个国家和地区的267名专家学者,充分遵循学术民主、讨论自由的方针,对藏学研究的热点、焦点问题,展开对话与交锋。即使有不同的见解和观点,与会学者都能本着严肃认真的态度和科学务实的精神进行讨论,畅所欲言,直抒己见,体现了学术探讨的平等自由。

     

        传承文化,坚定不移服务社会

     

        北京(国际)藏学研讨会,不仅有重要的学术意义,更有重大的社会意义,进一步宣传了中国的民族、宗教政策。同时,对引导国内藏学研究方向,影响国际藏学研究,纠正国外对西藏的错误认识具有重要作用。

     

        第五届北京(国际)藏学研讨会提出了“传承文化,服务社会”的办会理念。传承文化是基础,服务社会是目的。要在研究藏文化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中国藏学的概念、范畴和规律,形成理论体系。藏学研究目的是为了“两个服务”。服务社会,就是服务于西藏和四省藏区,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这是中国藏学界的努力方向,也是评价藏学研究成果的社会标准。

     

        作为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藏学专业学术盛会,北京(国际)藏学研讨会今后将每4年召开一次,以期成为国内外藏学界展示最新研究成果、增进交流与合作的平台。

     

        随着更多国内外学者致力于藏学研究,藏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将得到进一步发展,这对继承和发展藏族优秀传统文化、对西藏自治区和其他四省藏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都将发挥积极作用。本报记者 王昊魁 龚 亮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