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04日 星期六

    社区图书室为何少人问津?

    《 光明日报 》( 2012年08月04日   05 版)

        编辑部:

        近来记者常在社区采访,发现一个问题: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的社区图书室,很少有人光顾。一些图书室不仅成了摆设,更被居民痛批为“面子工程”,是为了迎接上级检查的“形象工程”、“叫好工程”。

        据乌鲁木齐市民政局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看,乌鲁木齐市投入了大量资金,去年底就在600个社区建立了社区图书室。社区图书室刚建成时,也赢来居民的一片叫好声。时间仅仅过去了半年,为什么很少有居民前来借阅图书呢?

        记者来到青海路一家社区活动中心,这里每天都有众多的居民打牌、下棋,舞蹈室里有居民在排练舞蹈,但社区图书室里却冷冷清清。这家社区图书室建于2009年,面积50多平方米,整洁的书架上,有社科类、哲学类、经济类、文学类、军事类、农科类、家庭保健类等20个大类的7000多册图书。一个开放式的书柜上还摆放着十几册新闻、家庭保健类期刊。图书室中央有两排桌椅,可供20人同时阅读。这里已经建成两年,但记者看到,图书依然很新,很少有被多次借阅的痕迹。工作人员感慨地说,平时前来借阅的大多是老年人,而且是很有限的几个人。他们对齐备的条件却没有发挥很大的作用感到惋惜。

        记者在几个主要社区调查时都发现这一问题,前来社区图书室的只有可数的几位,且全是老年人。甚至有社区图书室自开业以来,没有一个人前来看书或借阅。

        退休职工吴天益酷爱读书,以前看书他都要坐车到很远的乌鲁木齐市图书馆。一到冬天,他感到十分不便。听说社区建了图书室,他十分高兴,立马来到图书室借书看。但几个月后,他就很少再去社区图书室了。问他不是爱看书吗?他说:“社区的书不怎么更新,要是想看一些新书,还得去书店或大型图书馆。虽然远点不太方便,但能找到自己想看的书。”

        这种状况不仅只在一家存在,许多社区图书室都反映:图书室里书不见增加,只见减少。据社区图书室负责人反映,各社区基本上没有图书购置专项经费,只有建设时的一次性经费,或者直接捐建成立,图书的更新步伐自然跟不上。而乌鲁木齐市民政部门的负责人称,他们只负责社区图书室的援建工作,日常管理和图书更新由各社区自行解决。

        图书更新难阻遏了居民借阅,借阅难也阻遏了许多居民的脚步。一些社区图书室只在上班时间开放,这让上班族很无奈,想去借本书看看时,他们已下班了。从现在的情况看,社区图书室几乎全都由社区工作人员兼职管理,没有专职的图书管理员。当社区工作忙时,图书室无法正常开放就成了必然。甚至有社区图书室工作人员还兼任社区文化、科普、党建、计生、妇联等多项工作,忙起来想兼顾图书室也不可能。

        新疆图书馆馆长历立表示,社区图书室是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使用的角度来看,社区图书室不同于省级图书馆在文化传承、弘扬文明方面的重大作用,它更多是休闲娱乐的作用。目前社区图书室少人问津的状况要从各方面加强管理,力争有所突破。没有经费增加图书,可以适当建设电子阅览室,充分享受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工程的成果。没有专职管理人员,可以充分发挥社区热心读者的积极性,以志愿者的形式自己管理,让社区图书室改变“静态”的现状,成为社区真正的文化活动中心。她还表示,社区图书室还应当多开展各种各样的读书活动,吸引、调动居民进图书室的热情,让社区图书室在现代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本报记者 王瑟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