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04日 星期六

    闪电走在雷鸣前

    ——记成都军区驻滇某装甲旅旅长卞晓明

    《 光明日报 》( 2012年08月04日   01 版)
    卞晓明在操作坦克。 邓忠开摄

        《孙子兵法》里讲“九变”。成都军区驻滇某装甲旅旅长卞晓明,运用兵法,何止“百变”。他治军用兵,犹如“闪电”,时时走在未来战争“雷鸣”之前。

     

        争分夺秒“学” 与时俱进“变”

     

        如何立足现有条件推进部队转型?卞晓明说,既要想着变,更要逼着变。

     

        卞晓明在国防大学读硕士研究生时,借助国防大学的平台,紧追世界军事发展前沿,潜心钻研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新理论。期间,他最多的“双休”是在图书馆里“啃”资料,最多的“应酬”是缠着专家、教授“刨根问底”。

     

        卞晓明把追踪、整理的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叙利亚战争等几场世界局部战争的资料往营连长面前一摆,新军事变革的脉络清晰可见。在他的督促下,各营连都制定了自己的转型时间表和路线图,并对老装备展开信息化升级改造。

     

        “最可怕的不是装备落后,而是思想落伍。”卞晓明说,落伍的根源,是缺乏持之以恒的学习。他把学习当成自己的终生制。

     

        争分夺秒“学”,与时俱进“变”。旅里引进分队模拟对抗系统,卞晓明公开设擂:“谁打赢本旅长,我给谁报请三等功。”在他带领下,该旅采用先进技术建立“训练信息采集与评估系统”,对打击效果实时跟踪,精确评定,让每一滴油、每一发弹药、每一分钟都发挥应有效益,有效推动官兵思想观念的转变。

     

        打输、打赢了,都要变

     

        该旅近年配发的信息化装备越来越多,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也越来越快,但卞晓明仍觉不过“瘾”。他常说:“一天不求变,就会落后一天。现在不折腾自己,将来就会被对手折腾!”

     

        “体系作战已经不是单打独斗,部队的战术不能一成不变。”到空军代职、到外军参观、到国防大学深造的经历,让他具备超越常人的眼界。他处处寻强手过招,打输、打赢了,都要变;变一次,强一截。

     

        一次驻训,听说友邻部队装备了某新型主战坦克,他撂下饭碗就直奔友邻营区,好说歹说上了新坦克试驾。

     

        “和我们真刀真枪打一仗!”卞晓明下完战书,转身拉来部队,摆开阵势。

     

        双方打了两天两夜,卞晓明屡败屡战,心里却越发亮堂:“新坦克通信距离远、射程远,信息化程度高,平地上打有优势,把它引进山里、带进沟里,老坦克一样有机会!”果不其然,他在山沟里打了一场漂亮的“游击战”。

     

        他带领课题组展开攻关,不舍昼夜。通过对老式装甲车进行信息化改造,构建起数字化营指挥控制系统,各分队间实现多点跳频联通“三级跳”。

     

        靠每年几个月的野外驻训练对抗,早已不能满足卞晓明的“胃口”。他以上级赋予的训保配套设施建设试点任务为契机,带领官兵建起一个占地数千亩、拥有41个视频监测点的多功能信息化训练场。场内一系列高科技硬件的投入,为官兵提供了近似实战的信息化训练环境。一年365天,官兵天天在这里学打“未来的战争”。

     

        训练离实战越近,败仗离我们就越远

     

        按照“未来战场是什么样,训练场就是什么样;未来战争包含哪些要素,就积极构成这些要素”的理念,卞晓明对原有训练场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

     

        5个多月后,一场实兵综合演练在数千亩新建综合训练场打响,眼前景象,让前来参观的总部、军区和集团军工作组耳目一新:具备指挥控制、远程导调、战场感知、精确评估等功能的信息化指挥系统,解决了全过程、全要素、全地域指挥导调难题;新建成的复杂电磁信号发射系统、激光仿真交战系统、声光弹战场模拟系统、模拟蓝军防御阵地等,让战场更逼真;模拟仿真室、军官训练中心、网络对抗室打造了模拟训练、网络训练新模式。一位将军当场竖起大拇指:“你们打造了装甲兵部队未来作战的试验场!”今年,该旅又探索出“军事训练与管理信息系统”,建成数字化车库,推出分级分类分层次训练新模式。

     

        卞晓明抓训练以严、实、细出名,他常说的一句话是:“训练离实战越近,败仗离我们就越远。”

     

        一次野外驻训,机关已下达回撤指示,大家忙着收整物资,卞晓明却将全旅干部拉到离宿营地30多公里外的生疏地域,组织进行定向越野考核。

     

        据该旅作训部门介绍,以往炮兵火箭筒射击、坦克涉水驾驶、坦克高射机枪实弹射击等8个偏训漏训的高、难、险课目,均被卞晓明列入部队必训内容。

     

        两年多来,这个旅30多次在比武竞赛中摘金夺银,技术革新成果20余个、12项新战法训法被上级推广。

     

        带兵先当“排头兵”

     

        卞晓明常说:“带兵先当‘排头兵’。”

     

        训练场,卞晓明指着坦克驾驶舱前方的一个铁架问:“这是什么?”一名战士说:“是驾驶员夜视仪支架。”而另一名战士说:“不对,是驾驶员潜望镜防尘罩支架。”卞晓明也弄不懂,只能与这两名战士大眼瞪小眼。

     

        “指挥员首先是一名优秀的战斗员!作为装甲旅旅长,连坦克的部件都说不清,怎么指挥打仗?”卞晓明决心尽快拿下坦克专业这个“拦路虎”。

     

        “啃”专业教材、进修理车间、到训练一线……卞晓明如饥似渴地扑在坦克射击、通信、驾驶三大专业上。为学懂坦克构造原理,他钻进温度近40摄氏度、像“蒸笼”般闷热的坦克战斗室里查电路、摸油管;为掌握驾驶技能,他坐上驾驶椅反复练换档、转向,磨破了10余双手套;他拜训练尖子为师,到训练场“代理”连长组训施训……不到一百天,卞晓明就掌握了坦克三大专业操作技能,还顺利考取坦克射击专业特级证书。

     

        部队列装某新型装甲步战车。卞晓明问:“谁会操作?”大家面面相觑,无人应答。卞晓明组织攻关小组,到处“取经”。他们查阅相关资料60余万字,撰写教案20多份。不到两个月,新装备整体形成战斗力。年度坦克战斗射击考核,他带领旅党委常委组成“常委车”,次次打响“第一炮”。冲在前、学在先,卞晓明是全旅军事训练名副其实的“排头兵”。

     

        本报记者 尚文超 本报通讯员 向 辉 凌 涛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