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03日 星期五

    谁为于洋、王晓理买单?

    《 光明日报 》( 2012年08月03日   04 版)

        国际羽联已就4对奥运会女双选手涉嫌消极比赛被取消继续参赛资格一事发布公告,宣布取消这4对选手奥运会的参赛资格,其中包括世界排名第一的中国组合于洋、王晓理。

        公告指出,这4对组合被认为违反了世界羽联的运动员行为条例第4.5和4.16款,即“未尽全力去赢得比赛”和“做出了明显有辱于或有害于羽毛球运动的行为”。

        就在国际羽联的决定宣布不久,受到处罚的于洋通过微博公开表达了自己或将退役的想法:“这也是我最后一次比赛了。再见国际羽联,再见我挚爱的羽毛球。”

        随后,于洋在另一条微博中说:“我们只是受伤,只是选择利用规则放弃比赛,只是为了接下来第二阶段的淘汰赛打的(得)更好。第一次奥运会改为小组循环再淘汰赛,运动员的伤病你们懂吗?辛苦的(地)带着伤病备战了四年说取消就取消我们的参赛资格。你们无情地打碎了我们的梦想。事情就是这么简单,没有那么复杂,但就是这么不可饶恕。”

        说真的,就算这件事已过去了两天,在这里采访本届奥运会的所有记者几乎还是没有人相信,于洋和王晓理仅仅是为了保存实力才选择了故意输球。因为,按照本届奥运会的羽毛球比赛规则,如果在A组她们战胜郑景银/金荷娜,将夺取A组小组第一的位置。这样的话,她们就与田卿/赵芸蕾被分在了淘汰赛同一个半区,也就是说在决赛之前中国队将要提前“自相残杀”。当然,这样一来,中国羽球女双就无法实现包揽金牌和银牌了。

        以输球的方式来保证中国军团能够多拿一块奖牌,这也是唯一可以被大家接受的理由,但是,相信这样的决定绝不是于洋和王晓理两名运动员能够决定的事情,作为一对配对两年来几乎没有品尝过失利滋味的组合来说,在奥运会的赛场上吞下一场失败绝对是令人痛不欲生的经历,可作为运动员,她们为了某些“利益”又只能选择服从。

        另一方面,在奥运会的羽毛球赛场上同时出现三个国家、4对选手不约而同消极比赛、故意输球,这说明国际羽联在规则上确实存在问题。在本届奥运会羽毛球比赛上,出于让每位(对)选手、特别是低水平选手多打几场比赛的设想,国际羽联一改前五届奥运会上的单败淘汰赛制,重新选择先小组赛、后淘汰赛的规则,而这一规则,以前就被媒体和球迷诟病,因为这种赛制容易诱发那些实力较强的运动员去创造机会,主动选择下轮对手。

        选择一个较弱的对手,避免与队友互相内耗,在竞技场上并不鲜见,在世界杯足球赛上,几乎每届都能见到这样的场景,就在8月1日进行的奥运会女足小组赛上,世界冠军日本女足与实力远逊于自己的南非队互交白卷,战成平手。这也是一场公认的“消极比赛”,因为对日本女足来讲,平局意味着他们不必转战格拉斯哥,与美国队或法国队在四分之一决赛中碰面。相反,她们可以留在加迪夫,与英国队或巴西队碰面。但是,由于默契球在足球场上太过常见,因此,国际足联选择了缄默,而日本女足也就成为规则的最大受益者。

        从这一点上看,于洋和王晓理更像是双重受害者。

        此时此刻,相信心里最难受的就是于洋和王晓理两个人,因为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她们本来很有可能在几天之后站在奥运会金牌的领奖台上。过去四年的努力,在这一刻就这样化成了泡影。

        羽毛球史上第一对获得世界羽联年度最佳的双打选手,第一对世界排名积分超过10万分的选手,第一对包揽年度所有五站顶级赛冠军的球员,连续480天保持外战不败……从2010年9月正式以国羽新组合身份亮相至今,于洋和王晓理在不到两年里,创造了多项纪录,她们的实力甚至达到了前无古人的高度,中国羽毛球队总教练李永波赛前曾毫不掩饰地对记者说,于洋和王晓理是中国队最稳定的奥运夺金点。

        再往远说,于洋和王晓理为了参加奥运会所做的努力和付出,作为局外人的我们很难能够理解,从小就离开家庭进入运动队接受专业训练,每个运动员都带着一身的伤病,一直要等到退役后,生活、工作一切才能重新开始。这一切的付出,都是为了能够在奥运赛场上取得优异成绩。然后,这一切,都随着一场“消极比赛”而付诸东流。

        谁该为受损的中国代表团形象买单?谁又该为于洋和王晓理多年的付出和努力买单?(本报记者 王 东 本报伦敦8月2日电)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