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02日 星期四

    活跃在地层深处的党支部

    ——记中国铁建十四局北京地铁9号线党支部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02日 07版)

        在北京地铁1号线军事博物馆站地下35米处,有这样一个被称为“地下尖兵”的团队。他们因为修建北京地铁9号线第5标段工程聚集在一起,多达千人的团队正式职工不到百人。

        就是这样一个团队,在项目党组织的带领下,党员干部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在两年时间内下穿既有地铁线,经过北京最复杂的富含水地段,顺利完成9号线结构最复杂、风险最高的第5标段主体工程。

        把软实力转化为生产力

        由中国铁建十四局集团隧道公司承建的北京地铁9号线5标项目,全长3.24公里,地处北京核心地段,结构复杂,被列为9号线全线唯一的“特级风险源”。面对严峻的安全形势,5标项目党支部提出了“保安全,促发展,建平安地铁”的目标,通过开展党员“无事故、无违章、无违纪”和党员安全岗建设,确保安全始终受控。

        5标项目部共有正式员工94名,其中党员33名,农民工按工程进度有700到1700多人不等。就是这33名党员组成的党支部,在平时的生产生活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施工过程中,9号线下穿1号线,建筑物的沉降量不得大于3毫米。项目部成立了以党员为骨干的安全攻关小组,制定专项方案,组织专家论证,采用先进的止水技术,确保了万无一失。

        日常工作中,围绕项目施工生产中心任务,项目部党支部提出党员在生产创效中要发挥“五个先锋”做岗位先锋;做突击先锋;做安全先锋;做技术先锋;做创效先锋——的要求,提升和强化了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关键时刻党员要冲在前面

        “在军博周围这个区域方圆两三公里的地方,地下水特别丰富,就好像我们头上顶着个大水盆在下面施工,这层水2到5米厚,一旦发生透水,后果将是灾难性的。”十四局集团北京地铁9号线项目经理赵光泉说。

        2010年末的一个寒冷冬日,工人们正在开挖军事博物馆东北角的地下隧洞,突然出现了涌水。

        “当时情况非常危急,11米高的隧洞里形成了一个大瀑布,工人都有些不知所措。项目经理赵光泉亲自在掌子面指挥,总工冯振鲁和我们几十个党员一直在最前面涌水的地方抢险,大家浑身上下都是水泥浆,不到三个小时就排除了险情。”9号线项目党支部书记李传营说。

        28岁的张金斌也参与了这次抢险。“不论施工现场出现什么问题,都是党员冲在最前面组织大家。平时的生产中,也是党员带头干,党支部就是我们的支柱、我们的家。”

        “党组织的建设在建筑企业尤其重要。我们产品在哪里,员工就在哪里,员工平均年龄还不到30岁,在这样的条件下,仅仅靠经济条件维持发展是不行的,需要党支部发挥作用。”十四局集团隧道公司党委书记刘庆民说。

        把施工风险降至最低

        项目总工冯振鲁结合施工现场,提出了“施工风险预控”的思路,即在每个风险工程开工前,都会组织党员、技术人员进行风险分析,制定预案,使风险工程得到有效控制。

        2010年底北京地铁建设提速以来,针对工期紧、施工任务重的情况,冯振鲁提出了“以方案保工期”的思路。他认为,加强对安全质量的把关至关重要,对关键施工工序进行必要的方案论证,是消除各类风险的保证。

        5标段所属的北京西站地铁,车站头顶处于含水砂卵石地层中,施工难度及风险极大,被专家称为“硬骨头”工程。

        针对这一难点,冯振鲁不断研究,经过多方论证,将车站下压至水层以下,大大降低了施工难度及风险。自开工以来,他先后组织参与40余项方案的优化。本报记者 王小润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