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上是仙风道骨的诸葛亮、风流倜傥的周瑜、霸气豪迈的曹操,台下是陶醉在中国故事、中国智慧和中国艺术中的欧洲观众;台上铜雀兴兵、草船借箭、舌战群儒,台下金发碧眼、全神贯注、掌声雷动。今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国家大剧院原创大型新编史诗京剧《赤壁》远赴欧洲,在维也纳、布达佩斯和布拉格三地进行巡回演出,再次在欧洲文化重镇掀起了中国文化热,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再立新功。
在正式运营的近5年中,国家大剧院大力开展艺术生产和创新,迄今原创与自制剧目已达到24部,其中京剧《赤壁》、歌剧《运河谣》、《赵氏孤儿》、《西施》、话剧《王府井》、舞剧《马可·波罗》好评如潮,被称为反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品力作。与此同时,大剧院积极落实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通过大剧院版歌剧《图兰朵》、原创歌剧《赵氏孤儿》和大型新编史诗京剧《赤壁》等精美剧目,向世界展示了博大精深的中国艺术。国家大剧院院长陈平表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是在中国经济迅速繁荣发展的大背景下,一个文化大国自强和自信的具体体现。国家大剧院一直致力于中国文化的推广和传播,充分利用国家大剧院艺术经营的平台作用,建立符合国际运作规范的演出经纪机构,为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渠道和途径。”
从京剧大师梅兰芳在82年前赴美演出至今,京剧虽然不乏在海外展演亮相的机会,但其中以剧情为主的文戏则很少见,新编戏与原创戏的展示更是少之又少。因此这一次《赤壁》走出去,称得上是新时代原创京剧向国外传播的一个新突破。巡演期间,《赤壁》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和追捧。
在维也纳城堡剧院,一千余人的剧场几乎座无虚席、两侧的包厢也人头攒动。《赤壁》的演出吸引了当地各个年龄、各个层次的观众,从优雅的“银发族”到时髦的年轻人。维也纳著名律师、中奥商会主席乔治·章格博士表示:“京剧演员的表演方式有一种舞蹈般的美感,有一种东方式的优雅,这种表演非常细腻,尽管你距离他很远,但是完全能够感受到他的情绪,演员用一种精心设计的动作在诉说,这种表演可以一直传递到指尖和眼神。”
在布达佩斯国家歌剧院,当地百姓表现出对《赤壁》的极大热情。《赤壁》的成功演出成为当地重大文化事件,受到匈牙利主流媒体的关注和好评。谢幕时的盛况空前罕见,观众的掌声一浪盖过一浪,最后形成持续不断、整齐划一的节奏,大幕重启五次,全体演员一次又一次地鞠躬谢幕。饰演小乔的李胜素激动地说:“我演了30多年戏,这样火爆的谢幕场面还是头一次遇到。对于一位演员而言,这样的经历太难忘了!”
在布拉格民族剧院,谢幕时,现场再次出现了令人震撼和感动的一幕:全场观众不约而同地起立,掌声、口哨声、叫好声此起彼伏,中国艺术家与观众的“告别”一直持续了近二十分钟,原定的鸡尾酒会不得不延迟进行。专程从意大利赶来观看演出的意大利凤凰歌剧院前任总经理维亚内罗先生感叹道:“欧洲向来都是歌剧的主场,中国的京剧能够达到这样热烈的演出效果,可以说是一个奇迹。”远道而来的还不止维亚内罗一人,中国著名小提琴家黄蒙拉也是从德累斯顿抵达布拉格的,他说:“作为一个中国人,今晚登上舞台的虽然不是我自己,但我同样有一种骨子里的强烈自豪感。在欧洲,来自中国的真正高水准的演出其实并不多,《赤壁》是个例外,我能从观众的反应中看到他们对中国艺术极大的认同和发自肺腑的尊敬。”
看到全场金发碧眼的外国观众像中国戏迷一样,学会了捧场与叫好,国家大剧院院长陈平感慨万分:“中央号召中国文化要走出去,关键在于我们怎样落实?怎样走出去?演出的组织、包装及方方面面的策划都至关重要。《赤壁》欧洲巡演从一开始就把握住了三个原则:一是选择欧洲最主流、最一线的剧院落地,为国粹的展示找到高水准、高规格的演出平台;二是主要面向欧洲本土观众,真正实现国粹在海外的影响和传播;三是坚持售票而不送票的市场原则,让《赤壁》巡演真正融入国际化的演出市场。《赤壁》在欧洲的成功,彰显了当下中国的文化自强与自信。”
上下图为《赤壁》在维也纳和布达佩斯的演出现场。
罗晓光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