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01日 星期三

    三问厦大教授博士学位造假

    作者:胡乐乐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01日 02版)

        厦门大学医学院教授傅瑾被曝伪造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文凭,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据日前媒体报道,厦大已经正面给出了调查结果,称“这是一起十分恶劣的主观故意的造假行为”。校方也公布了对傅瑾的处理决定:解除和傅瑾的工作合同,做辞退处理,同时要求傅瑾本人通过公开渠道,向厦大师生员工、校友和关心厦大的社会各界人士“深刻道歉”。

        厦大教授的博士学位是假的,让很多人诧异:堂堂厦大,居然被持有假博士学位者轻松欺骗,更重要的是,要不是方舟子爆料,这起造假丑闻不知还要被掩盖多长时间。从2004年至今长达8年的时间里,傅瑾的博士学位造假,厦大校方怎能毫不知情?

        厦大方面的解释是,傅瑾2004年应聘厦大讲座教授时,提供了假的博士文凭,但没被鉴别出。按照教育部规定,海外应聘者的文凭必须经过中国驻外使领馆公证,但厦大医学院当时认为,傅瑾应聘的只是每年一个月的讲座教授,并非全职教授,就没有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审核。2008年,傅瑾应聘厦大全职教授,因她已和厦大合作了4年,所以学校没有对她提供的证书等做进一步的严格审核。

        现在,真相大白于天下,厦大校方也对傅瑾做了处理。但是,这事不能就此草草了结,还应有进一步的追问和思考。一是当初引进傅瑾时,在程序上,厦大有关方面和工作人员为何没有严格按照教育部要求审查外国学位的有关规定进行?不按规定操作的情况是否还广泛存在?二是8年来傅瑾的博士学位造假一直未被发现,是主管者玩忽职守,还是有意包庇?如是前者,则可称渎职;如是后者,则自然不能排除其中有利益输送和交换,是否应该启动对人才引进和人事工作的问责机制?三是厦大能否因傅瑾事件建立完善的预防排查机制,封堵人才引进的程序漏洞,确保今后不再发生类似事件?

        近年来,不少大学争相出重金在海外挖人,这种心态给少数造假者提供了难得的机会——个别大学的具体负责人持“先引进了再说”的功利心态,引进后也不做博士学位、科研论文、个人品行等方面的核实与公示,结果一再被曝出造假丑闻。从一个个典型事件中,各所大学真的应该认真吸取教训。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