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01日 星期三

    上海发展“轻”出活力

    作者:陈建勋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01日 10版)

        2011年,上海几乎是用零增长的固定资产投资额,推动了8.2%的GDP增长,而且固定资产投资额只有5067亿元,和GDP对比只有四分之一左右,这说明上海已经基本告别了依靠投资驱动的时代,迈入了依靠创新驱动、产业转型驱动的阶段。上海产业发展的推动力变轻了,不再倚重巨大的投资拉动;上海的产业结构变轻了,服务业已占半壁江山。

        抓住全球新一轮产业转移的契机,上海积极促进制造业服务化进程。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正在进行着一场以高技术服务业为核心的产业大转移,以产品设计、研发和采购中心为代表的高端服务业转移加快,这对上海现有制造企业特别是高技术制造企业的转型提供了战略机遇。为此,上海在全市布局生产性服务业基地,制订了系统的生产性服务业政策,并于近期推出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政策,为上海制造业服务化提供了扎实的政策基础和操作基础。以浦东金桥开发区为例,经过近5年的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园区已由单一的制造业基地转型成为集总部集聚中心、研发设计中心、信息通信服务中心、移动视频技术服务中心为一体的复合型生产性服务业基地。目前金桥开发区在规模上已超过宝钢、上海石化等大型企业,土地产出率达到163亿元/平方公里,是全国国家级开发区平均产出率的三倍,制造业内部结构的轻型化已成为上海产业发展转型的又一新亮点。

        由于积极主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功能体系建设,上海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攀升,上海变活了。我们认为,使上海变活还有着更深层次的缘由。

        第一,活之前提:理性冷静,遵守纪律,尊重规律,活而不乱,稳中求进

        上海认识到,经济变活,离不开体制机制的创新,离不开各类改革措施的实施,但更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战略部署。离开了国家战略、偏离了党中央国务院的工作目标将会使转型出现偏差,发展方向出现迷离。上海对搞活经济始终不遗余力,但追求的是理性冷静,遵守纪律,尊重规律,活而不乱,稳中求进的有序局面。

        上海认识到,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正面临着重大转型,经济生活日益复杂化,社会生活日益多元化,复杂化需要经济管理进一步精细化,多元化需要社会管理更加富有弹性化。所以,从宏观层面上说,转型发展是从根本上实现国家管理方式的变革,不仅仅是出台一些优惠政策,更不是借机搞运动式的改革,必须理性冷静、遵守政治纪律。同时上海的管理者还认识到,上海未来的发展需要加快,但更需要扎实,更需要尊重城市管理规律和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未来上海的发展,应当是城市发展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与我们的主观意志这只“看得见的手”交融互动的结果。

        第二,活之基础:变革体制机制,建设具有高度创新能力的创新型城市

        中共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同志提出以“问题导向、项目导向、需求导向”为出发点,聚焦重点领域改革,为系统改革创造条件。近年来,上海推行了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

        深入推行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提高行政效率,按照“行政效率高,办事透明度高,行政审批收费少”的要求,为城市转型发展和推进其他领域改革提供了保障;稳步实施国资国企改革,提高了“市场化、证券化、透明化”程度,进一步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转型;深化民营经济发展体制改革,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增强了民营中小企业转型发展的动力;加快金融制度改革创新,为加速上海转型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围绕转型发展,深入推进航运和贸易制度改革,强化了区域港口协调机制、完善了“三港三区”联动机制、首创“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等。

        在建设具有高度创新能力的创新型城市方面,上海正以建设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契机,加快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塑造转型发展动力。目前,正制定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规章、规范和落实先行先试政策,进一步优化园区内项目、资金、服务平台等资源配置,全面推进股权激励、人才特区、财税支持、科技金融、管理创新等改革试点,力争实现政策全覆盖。

        (作者系上海社会科学院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经济学博士)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