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7月31日 星期二

    爱国拥军一辈子

    ——记优秀复退军人黄贤明和他的拥军团队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7月31日 10版)

        军旅13年,拥军一辈子。因为化不开的军旅情结,以及部队留给自己一辈子都受用的精神财富,惠州市爱国拥军促进会会长、优秀复退军人黄贤明始终情系军营,不计名利支持部队建设,关心帮助军烈属,牵头成立惠州市爱国拥军促进会,探索团体式拥军新模式。今年2月,他被评为“全国爱国拥军模范”。

     

        “忘不了起飞的地方”

     

        从一个路边洗车工,成长为备受瞩目的民营企业家,优秀复退军人黄贤明总也“忘不了起飞的地方”——“我是在部队学会了做人做事,学会了坚韧和责任;这一切,让我终身受用”。每说到此,黄贤明一脸感恩。

     

        1997年,他复员回到地方,主动放弃在国企就业的机会,从洗车干起,白手起家自己创业。

     

        事业初具规模后,黄贤明把部队的作风培养、意志训练和管理模式引入企业经营管理,率先在企业中成立党支部,建立退伍军人创业中心,招聘一批军烈属和军嫂到企业工作。经过十多年艰苦打拼,他的公司,成为惠州市最具竞争力的企业之一。

     

        “部队是我成长的起点,关心部队建设和战友的生活,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黄贤明常常这样说、这样做。

     

        每年新兵入伍时,他总要耐心地给新兵讲述献身国防的意义,勉励大家苦练本领、建功军营;每当老兵退伍时,他又会出现在部队,给即将退伍的战士讲述创业历程。临走前,他总是购买纪念品、科技书籍等,送给即将离队的战友。

     

        下岗工人黄德明曾是个老兵,糖尿病并发症使他腿落下残疾,一家人生计全靠妻子打工。黄贤明得知这一情况,专程给黄德明送去慰问金以及大米、食用油等。在他帮扶下,黄德明一家逐渐脱离困境。

     

        “飞往同一个方向”

     

        今年八一前,黄贤明带着一个车队满载生活物资文化器材,从惠州城出发,驶向博罗县一个偏僻山村。

     

        “这几户军属住得偏,车过不去,我们要扛着慰问品上山喽!”黄贤明一边动员大家,一边扛起一袋大米,走在队伍最前面。经过一个多小时跋涉,他们终于来到军属王秀芬家。看到大汗淋漓的黄贤明,王秀芬眼里泛出泪花。“每参加一次活动,都接受一次教育”,某企业副总经理罗勇说。加入爱国拥军促进会后,在黄贤明影响下,罗勇主动给部队办实事,对国防和军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个人的能力毕竟有限,只有凝聚力量组成团队,才能把爱国拥军事业做强做大”,黄贤明说。在这种理念引导下,2009年8月,黄贤明倡导成立惠州市爱国拥军促进会,投入300万元启动,无偿提供办公场地和工作用车。而今,会员单位达110多家,会员近千人。

     

        “群雁高飞头雁领,黄会长带我们飞往同一个方向”——这是退伍军人张瑞江发自内心的感触。2009年,他从单位下岗后,遭遇人生低谷:爱人患上重症肌病,需长期服药,丧失劳动能力;家中两个小孩在上学,负担十分繁重。于是,他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找到黄贤明。

     

        “没问题,到我这里来干,有什么困难尽管提!”黄贤明爽快表态,将他安排在公司工程部当经理。张瑞江妻子病情加重,黄贤明立即登门慰问,还拿出5000元塞到张瑞江手中,叮嘱他好好给妻子治病。

     

        “感激之余,只有加倍努力工作来回报”,张瑞江说。他也加入了爱国拥军促进会,目前已为20多名退伍兵介绍了工作,他参加义务劳动不计其数。

     

        “一生的责任和事业”

     

        有这样一组数据:

     

        促进会成立后,与驻惠5个团以上部队签订共建协议,开展科技文化拥军、党建交流、两用人才培养等活动200余次;与80多个困难复退军人结成对子,帮助他们解决各类困难900多起;建立爱国拥军基金,出资6000万元建成爱国拥军书画馆,免费对市民开放,把更多人吸引到爱国拥军的旗帜下。

     

        “我骄傲,我是一名光荣的退伍兵。爱国拥军不是慈善,是我一生的责任和事业”,黄贤明始终坚持这样的理念。走在惠州市的大街小巷,总可以看到一些竖在城市繁华地带的拥军宣传牌。这是黄贤明和他的拥军团队的创意,他要让全社会的人都关心支持国防建设。在黄贤明和爱国拥军促进会的带动下,惠州市近10万名复退军人积极参与“建设幸福惠州”行动,有的慷慨解囊扶贫帮困,有的走进深山支教助学。

     

        去年4月,黄贤明高票当选第四届“感动惠州”人物。本报特约记者 李华敏 本报通讯员 陈江兵 周建明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