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7月30日 星期一

    怎一个“抠”字了得!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7月30日 09版)

        上午11点开始的比赛,媒体班车却是从凌晨4时50分开始,最后一班是上午7时50分。没关系,大不了少睡几个小时,只要能赶上班车去赛场。

        就这样一个愿望,实现起来却很困难。

        昨天上午,很多记者按照媒体手册上的时间来到班车站时,明明该是7时50分出发的班车,却一直让记者们等到了8点半。期间,志愿者们“五分钟以后就到”的承诺说了无数次。记者们头天晚上看完开幕式发完稿,时间已是凌晨,一大早又要赶班车,对谁都是一种煎熬。气温不足10摄氏度,就连平常被我们羡慕“火力壮”的欧美同行们也开始瑟瑟发抖,不住地原地作小跑状。

        在晚点了40多分钟后,班车终于还是来了。

        在射击赛场上遇到同行,闲聊才得知,比起从另一个媒体交通中心赶来的记者,从新闻中心出发的记者还是幸运的:媒体交通中心的班车计划8点10分出发,可记者们一直等到9点多,班车仍不见踪影,最后,等到的答复是“班车取消”!无奈之下,记者们只好去坐地铁,从中心出发到射击场共花了两个多小时。这个时间,足以从伦敦飞到罗马,或者坐“欧洲之星”从伦敦到巴黎。

        让人哭笑不得的事还远没结束。到了11点,又有一位国内记者匆匆赶来,一见同行便大呼幸运。听他解释后那些早赶来的记者顿时个个傻了眼:这位老兄事先根本没查看媒体手册,仅凭想象推断,“比赛11点开始,10点出发,路上需要50分钟,一切都没问题!”等到了交通中心,还真有一辆去射击场的班车——就是那辆原定8点10分出发、后又告诉大家已经取消的班车。不知何故,在两个小时后班车又恢复了,反正人家也不管有没有人去坐。结果那位老兄享受了一回拿双层大巴当专车的待遇。

        比赛开始的经历给记者提一个醒:媒体手册仅供参考,千万不要对号入座,如有不符,责任自担!

        记者刚到伦敦那几天,在新闻中心也遇到诸多不便,例如交通、上网、饮水、餐饮等问题,但大家都以“承办理念”不同而为伦敦方面开脱,即使在新闻中心喝瓶水都要掏上1镑(10元人民币),大家也能笑而接受,虽然这种情况在各种大型活动中称得上罕见,历届奥运会更是从未发生。如有人说伦敦“抠”,总会有人替人受过般地说:也许是赞助商没做到位,也许奥运会的软饮赞助商根本就没把记者算进奥林匹克大家庭当中。

        花钱喝水、吃饭、上网、坐车似乎都是天经地义的事,谁也不愿当作谈资挂在嘴边,可提供采访班车是应该做到的,千万别耽误了报道比赛。

        (本报记者 王 东 本报伦敦7月29日电)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