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常州7月29日电(记者郑晋鸣 通讯员王嫣然)大雨瓢泼的高速路上,一辆私家车在超车过程中与旁边的大巴车发生碰撞,随着一声巨响,锋利的碎玻璃片迎面飞来,记者不由地往后一退。随后,一只血肉模糊的手从私家车车窗中缓缓伸出……
这是江苏常州市交通安全主题教育示范基地用3D技术重现的2010年九华山重大交通事故。站在3D屏幕前,看着惊心动魄的场景,全场人员无不紧张地屏住呼吸。前来参观的市民小李非常感慨,他说:“看着玻璃渣迎面飞来,心里不由一颤,原来在车祸发生的瞬间,小小玻璃会有这么大的杀伤力,如此惊人的3D体验,不仅令人印象深刻,更为广大驾驶员敲响了安全警钟。”
常州市公安局交通巡逻警察支队的姜丽君告诉记者,这一示范基地自今年建成后,每个月都会有近6000人次前来参观学习。
参观交通安全主题教育示范基地,只是江苏在今天召开的推进实施文明交通工程工作会议中的一部分。会议指出,江苏需大力推动文明交通普及教育,建立文明交通媒体公益宣传机制。江苏省副省长、省文明委副主任曹卫星说,要以实施文化建设工程为契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交通安全文化建设,深入开展文明交通普及教育。
记者发现,在全省推进文明交通普及教育的进程中,“高科技”、“新兴媒体”无疑是最抢眼球的词汇。
在常州、无锡、扬州等多个城市,每辆出租车的LED屏顶灯上,都会有24小时滚动出现的交通常识,让市民每时每刻都能接受教育。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交通教育也不例外。在常州市三井实验小学,记者走进了该校路面状况模拟实验室。模拟路面上清晰地画出了车道,并在十字路口设有模拟红绿灯,甚至有自行车专用道标识和禁止停车标识等细节,让小学生能够在仿真路面上按照路面画线和交通标记学习交通常识,培养他们的交通安全意识,真正做到了交通安全教育“从娃娃抓起”。
交通巡逻警察支队的刘鑫说:“孩子们对这样的模拟实验室很感兴趣,他们不仅积极投入到模拟环境中,用身体感知和学习交通知识,甚至还有不少学生利用所学的交通知识监督家长驾车是否规范。”
其实,在普及文明交通教育中,江苏不仅注重加强对中小学生和幼儿园儿童交通安全教育的指导,更“以人为本”,针对驾驶人、城市市民、农村群众等不同交通参与群体的交通行为特点和需求,编制科学、系统、实用的文明交通系列读本和音像资料,让人们看着学,跟着做,在完善文明交通教育培训资料体系的同时,实现了文明交通教育的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