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7月30日 星期一

    长汀今日绿满山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7月30日 01版)
    福建长汀种上了果树,拦住了泥沙,成了当地农民致富的“钱袋子”。 郭红松绘

        7月的长汀,骄阳似火,各种草木、灌木、乔木布满了山梁。昔日“晴三天、闹旱灾,雨三天、闹洪灾”的“火焰山”,今日已是“绿满山”、“果飘香”。

        位于南方红壤区的福建省长汀县是我国水土流失强度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数百年来,长汀人民饱受水土流失之苦。“天上下一点小雨,水从山头冲到山下时,就变成了泥石流,冲得整座山一道道深沟。”果农赖木生对过去“下雨泥水横流”的日子记忆犹新,“自从搞起了水土保持,我们种上了果树,拦住了泥沙,如今这里是我们的‘钱袋子’。”

        从1994年开始,大同镇新民村村民赖木生就在河田镇泉水岭水土流失区种植板栗500亩,不久又在河田和策武两个乡镇共承包1300多亩山地种果。

        “长汀的成功实践,不仅是福建生态省建设的一面旗帜,也是我国南方地区水土流失治理的一个典范。”水利部部长陈雷这样评价长汀的水土流失治理工作。

        长汀县水保局局长林豫丰告诉记者,长汀水土保持的创新从两个方面推进。一是“大封禁,小治理”,二是“反弹琵琶”治理。

        大封禁,是对水土流失区实行封山禁采禁伐,依靠生态自我修复能力,恢复植被。小治理,是对侵蚀特别严重的小部分水土流失剧烈区辅以人工治理,通过撒种、补植、修建水平沟、治理崩岗等生物或工程措施,为生态修复创造条件,加快植被恢复速度。“反弹琵琶”治理模式则是根据植被从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马尾松和灌丛—草地—裸地的演替规律,按不同坡地水土流失的程度进行逆向综合治理。

        10年努力,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成效明显。如今,全县已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7.8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986年的59.8%提高到现在的79.4%,治理区植被覆盖率由15%—35%提高到65%—91%,土壤侵蚀模数由每年每平方公里8580吨下降到605吨。随着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深入推进,治理区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特色产业快速发展,有力促进了当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本报记者 何 平 更多内容见4版《大图解》)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