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7月30日 星期一

    追求文化创新的中国气派

    ——军事博物馆馆长陈士富少将的情怀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7月30日 11版)
    陈士富素描像
    大河源头(国画) 陈士富
    军博兵器馆展出的古代四马战车模型

        坐落在北京长安街上的、已有50年历史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当下正在进行大规模改造和扩建。但令人难以想象的是,它接待的参观人数平均每天仍超过上万人,这在我国文博事业的发展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如此好的局面,与现任馆长陈士富少将的积极作为密不可分。2010年7月,军博展览大楼改造和扩建工程正式立项,考虑到大型武器装备的搬迁工程巨大,成本很高,军博人一度曾有闭馆的想法。但陈士富强调以观众为本的办馆理念,力排众议,坚持搬迁大型武器装备到南广场,继续接待观众参观。

     

        实践证明,陈士富的做法是富有远见的,不仅满足了人民群众对先进军事文化的需求,且延续了军博多年形成的观众群和服务理念。

     

        从士兵成长为将军

     

        陈士富1955年1月出生于贵州安顺农村,从小学习成绩优异。1973年,他高中毕业。由于当时正处“文革”中,尚未恢复高考,他只好回乡,先在乡村学校任代课教师,后到乡政府当文书,当年年底入伍,成为二炮某基地战士。

     

        在部队,陈士富的文艺才能很快崭露出来,画画、做幻灯片、写标语样样行,成了宝贝,以至于他考上大学,部队都没舍得放。虽然没有上成大学,但陈士富从士兵直接提干,后选调到二炮机关、总部机关工作。

     

        陈士富兴趣广泛,十分好学。在总部机关工作时,他非常关心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战略,为了深入研究这些领域的问题,他看了大量书籍并考上中国军事科学院战略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此前已通过自学考试和函授学习取得大专和本科文凭)。经过几年的潜心研究,陈士富收获颇丰,出版了《中国国家安全若干问题透析》、《战争纵论》、《大国政治抉择》、《大危局——全球重大问题解读》等专著。

     

        2009年,陈士富被任命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馆长,完成了从士兵到将军的跨越。在这个位置上,他更多地思考如何发展先进军事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问题。他认为,推进先进文化建设首先要唱响“主旋律”。他说,百花齐放、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不等于放任自流、各行其是。当前,我们的文化发展缺的不是所谓“政治空间”,而是缺少积极探索与创新的势头和干劲。他特别强调,军队文艺工作者要自觉肩负起推动先进军事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繁荣发展的光荣使命,以宽阔的视眼、深邃的智慧去盘活和驾驭各种文化资源和原创要素,努力创造出体现人民形象、引领时代风尚、新颖生动、深受大众喜爱的具有中国气派的作品。

     

        在陈士富的推动下,从2010年开始,军博积极推进重大军事历史题材艺术创新工程。它坚持国家气派、风格和标准,严格、规范评审程序,成立由21名著名艺术家组成的艺术评审委员会,集中全国、全军范围内老、中、青三代知名画家参与创作,每年坚持创作30-50件大部头作品,并征集名家书法作品。

     

        今年,在陈士富的带领下,军博又开始创办军事文化创意产业园、打造特大型国防教育基地的新征程。目前,他们已与北京市丰台区签订用地协议。这一项目有五大功能,即兵器展示、体验互动、国防教育军训、军事文化产业开发、纪念瞻仰。

     

        “搜尽奇峰打草稿”

     

        陈士富自幼喜欢绘画,虽然没有机会上美术学院深造,但他一直坚持研习,一路走来,付出许多,辛苦许多,收获许多。

     

        从20世纪80年代起,陈士富开始研习唐代李思训,两宋范宽、李唐、刘松年和近现代赵望云、关山月、魏紫熙、黄秋实、宋文治等大师的名作,与此同时,参加一些研修班深入学习,开始创作中国画。

     

        有一次,陈士富登门向关山月老先生请教。在谈到“南派”与“北派”的区别时,关老幽默一笑说:“我不在意‘南派’、‘北派’,只追求中国气派”。关老这一句话对陈士富影响至深。正是对中国气派的追求,使陈士富的中国画创作在兼收并蓄中,呈现出写实加重彩、追求气势美的特点。

     

        为了追求中国气派,许多名山大川都留下了陈士富的足迹。他观山总是追求多角度、多侧面,尤其是注重远眺、力求看到山的全貌。为此,陈士富走的山路往往比别人要远很多、难得多,但他看到了与众不同的景观。真可谓“搜尽奇峰打草稿”(明末清初画家石涛语)。

     

        研究战略问题和在总部机关工作的经历,使陈士富具备很好的全局观念,这反映在他的画中就是追求真山真水真物浑然一体的整体美。

     

        在技法上,陈士富在坚持传统中国画技法的同时,注意吸取现代中国画和西画技巧,力求在多手法结合上寻找新的创作技巧和创作风格。他的画用笔细腻,具有较强的描述性和写实性;在造型上力求自然大方、雄浑大度,营造一种充满生机与苍劲大气的视觉图式;在着色上比较大胆,浓墨重彩,充满自然气息。

     

        陈士富的画作多次参加全国和全军美术展,部分作品还在法国巴黎、美国纽约、日本东京、韩国汉城和香港、澳门等地展出。作品《春韵》,1998年参加纪念周总理诞辰100周年全国百名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秋阳下的高原》,1999年参加纪念张大千诞辰100周年全国百名书画家名家作品邀请展;《天地悠悠》,2000年参加“金刚经千禧百家书画典藏”邀请展,被中国四大佛教圣地和日本、韩国佛教会收藏:《峡江图》,2000年参加“千古绝唱唐诗宋词书画典藏”全国百名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奔流不息》,2000年参加纪念联合国成立50周年全国百名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雄关》,2001年参加当代中国画高级人才成果展暨全国画院院长新作展;《泰山晨曦》,2003年参加“国际华人中国书画名家艺术大展”。

     

        建世界一流“红色大馆”

     

        兴建于1958年的军事博物馆,是我国唯一的综合性军事博物馆,是全军唯一的全面对外开放单位。2009年,陈士富接任馆长时,已免费参观的军博在发展上正面临主体结构有安全隐患、展陈体系有待革新、展览面积严重不足、文物管理落后、文物收藏保护设施设备比较简陋、观众服务用房和设施严重短缺等诸多难题。

     

        为了解决这些难题,让军博焕发青春,并进而把它建设成世界一流的“红色大馆”,陈士富东奔西走,争取各方支持;同时,动员全馆工作人员拓宽思路,多做工作,推动军博各项工作上台阶。

     

        “不到长城非好汉,不来军博很遗憾”,这是陈士富为新军博制定的影响力目标的形象表述。为此,他带领全体馆员已开始一系列布局——

     

        军博老的陈展体系主要是军事历史,为了适应文博事业的发展和观众的需要,陈士富力主将其改为以军事历史为主,军事科技、军事艺术陈列为辅的新陈展体系,陈列重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陈列、新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陈列以及人民军队专题陈列、兵器陈列。此外,还设置中国历代军事陈列、军事科技陈列、军事艺术陈列和临时展览。

     

        陈士富接任馆长时,前馆长没与他签文物交接手续,原因是文物太多一时无法搞清。陈士富下决心改变这种状况,他要求工作人员把账目完善起来,并建立数字化管理。同时,陈士富积极推动全军性军事文物普查,搞清楚没有进军事博物馆的军事文物有多少、在什么地方。经他多方协调和推动,新的军事文物征集办法,去年在全军执行。

     

        以2008年3月军博免费参观为标志,军博的管理服务已从过去以管理为核心,调整为以服务为核心。陈士富上任后,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把这一理念变成军博人的共识,他提出要立足现有条件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如为残障人配备轮椅、搞好参观引导、为排队观众增设遮阳和避雨设施、为突然生病的观众进行及时救治等。

     

        为了扩大和提升军博影响力,陈士富上任依始就提出创办军博网站。2010年8月1日,军博互联网站正式上线运行,现在网上观众已超过来军博参观的人数。

     

        目前,军博展览大楼正按照国际一流博物馆建设标准施工,进展顺利。加固改造后,军博展览大楼建筑面积将从现在的6万平方米扩大到15.02万平方米,展览面积将增至近7万平方米;总建筑规模中抗震加固3.3万平方米,新建改建11.7万平方米。

     

        对于常人来说,一般难以在文博事业管理和绘画艺术、诗歌、国家安全战略研究等多个领域都取得成就,但以“干什么事都要干好”为座右铭的陈士富做到了这一点。

     

        如今,已是中国美术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共党史研究会理事的陈士富,仍不断追求文化创新的中国气派,率领军事博物馆的员工争做先进军事文化建设的排头兵。(本报记者 陈劲松)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