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7月28日 星期六

    理论与思考

    高职教师的职业发展

    刘淑春 《 光明日报 》( 2012年07月28日   10 版)

        与中小学教师相比,高职教师具有特殊性。他们素质的高低、职业发展的状况如何直接影响高职教育的质量。在当下中国还有不少因素制约和影响着高职教师职业发展。从宏观层面看,有传统文化和社会方面的因素,从中观层面看,有体制机制和高职院校内部的因素;从微观层面看,也有在教师自身的因素。

     

        传统文化因素——对高职教师认识的偏颇

     

        我国的一些传统文化影响了高职教师的职业发展,而且这些观念有的还是高职教师所认同和引以为荣的观念。这里仅举两例:其一,认为教师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教师是春蚕,春蚕到死丝方尽;教师是人梯,成全了他人,奉献了自己。殊不知我们的先哲们还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观念。教师在成全他人时,也成就了自己,升华了自己的生命意义。如果教师把自己看成了蜡烛、春蚕、和人梯时,就很容易丧失自己获得自由、幸福和职业发展的动力。自古以来我们的社会更多的是强调教师的奉献角色,而忽视了教师特别是高职教师作为平凡人的需要和诉求。其二,认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种观点把教师比作学生灵魂设计师,学生是塑造雕刻的对象。学生的灵魂是由教师进行设计,按照教师预设的模型进行制作。然而,学生的发展一刻也离不开自身的参与和觉醒。师生之间只有价值平等,而没有高低、强弱和尊卑之分。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是指导者,帮助者,合作者。因此,当下越来越多的人主张,教育的目标就是让学生成为他自己。是学生自己充实自己,自己塑造自己,教师是在帮助他充实、塑造自己。

     

        社会因素——高职教师的社会地位仍然偏低

     

        改革开放以后,全社会倡导尊师重教的风气逐渐形成,教师的工作条件、工资待遇、社会地位等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与之相比,高职教师近年来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虽然也有了明显的提升,但相对偏低的现状并没有实现根本性改变。

     

        当然,这一局面的出现,主要在于我国教育投入偏低。虽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要提高教师地位、待遇,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要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到2012年教育的财政性支出达到GDP的4%。然而,要真正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体制机制因素——高职教师对高校的依附关系

     

        尽管我国在1993年10月31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就明确了教师聘用制。教师聘用制的目的是对教师进行岗位管理,而不是身份管理,摆脱教师对学校的强烈人身依附关系,促进教师的合理流动,实现人尽其才。教师应聘应当遵循双方地位平等的原则,由学校和教师签订应聘合同,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实现学校和教师之间的双向选择。然而,在我国目前就业压力大,人才市场需方主导情况下完全不可能实现上述目的。加上很多高职学校为了稳定教师队伍,学校与高职教师签订的就业协议往往是校方主导的。而新进高职教师迫于眼前的就业压力,没有多少话语权,只有俯就。

     

        实践证明:只有让高职教师充分自由的流动,才能彰显人才价值,更有利于人才作用的充分发挥。

     

        高职内部因素——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博弈失衡

     

        《纲要》中特别提出了“教育家办教育”,要实现这一要求就需要教师安心和乐于从事教学工作,需要教师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然而在我国高职,特别是层次较低或新升格的本科院校,学校内部存在着行政化的倾向,且在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博弈中,由于学校的行政管理人员掌握了人事权、决策权、财政权、资源分配等关键权力,左右着学术机构的发展,行政权力大于学术权力。导致学术权力的弱化,行政权力的泛化。

     

        这样就助推了高职教师追求外在价值,而不太在意自身的内在价值、专业发展和自我实现。在高职院校中,教师的工作容易计量,如要求教师要完成多少课时,发表多少论文,立项多少课题,参加多少社会服务和到企业锻炼多长时间。然而,真正的学术研究,需要投入较多的精力、时间和热情,也要占用一定的学术资源。目前高职对教师科研方面评价标准上雷同,使所有教师都将科研作为自己的首选,但又缺乏深入持久的研究,造成科研项目低水平的重复,低质量的相似性论文发表严重影响了高职教师的职业发展。

     

        高职教师自身的因素——教师的不足

     

        ——师生关系淡漠。自1997年扩招后,高职在校学生规模扩大了几倍,而此时同一学校的甚至同院系的师生互不认识,师生间缺乏适当的交往,难以进行信息、思想和情感上的沟通,影响到高职教师的职业发展。

     

        ——人文知识的贫乏。我国教育过早的专业化,职业化导致高职教师的知识面狭窄,人文知识普遍贫乏,尤其是理科、工科、农科、林科等专业性很强的毕业生,一般都缺少文学、史学、哲学、艺术、教育学等人文知识。人文素质的缺乏,不可能成为大师,更不可能培养出高质量的职校学生。

     

        ——教师自身的浮躁、媚俗。当高职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看到自己与同辈、同学的收入存在较大差距时,更加浮躁不安,对工作的投入减少,对职业的热情、责任心下降。一些高职教师还热衷于校外兼职,不愿做耗时长,应用前景和经济效益不确定的基础性研究,自身水平的提高受到明显影响。

     

        (作者单位:湖南环境生物学院)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