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伦敦奥运会新闻中心,记者要购买上网卡,当志愿者得知记者上网主要用于查询奥运信息和传送文字稿件后,主动向记者推荐了一款“银牌套餐”,并解释说,这款完全可以满足文字记者的工作需要,而那款“金牌套餐”,主要是针对摄影记者设定的,此外还有“铜牌套餐”,仅供上网查阅一般信息。对摄影记者来说,如果拨号上网来传送图片肯定会抓狂,而对于大多数文字记者而言,仅仅为了发送稿件,购买8兆的网速又有些多余和浪费。这种套餐的区别,让大家都觉得十分人性化。
一位新闻中心的工作人员向记者道出了其中的“小秘密”:设定不同的上网套餐,其实是我们向北京学来的。北京奥组委在向我们介绍经验时,就推荐我们使用套餐形式,在征求了不少记者的意见后,我们发现这种方法非常人性化,不仅可以为你们节省口袋里的英镑,还可以减少我们的承办经费。
来到伦敦的时间虽然很短,但在与当地组委会工作人员、志愿者、当地居民的接触中,人们口中始终无法回避的一个词就是“北京”。确实,作为一个从北京手中接过奥林匹克旗帜的承办城市,伦敦从开始筹备至今,北京奥运会向它输送了大量人员、数据、经验甚至教训,这些资源成为奥运城市之间传承的最珍贵的奥运遗产。
早在北京奥运会筹办之日,北京市和北京奥组委就严格接受了国际奥委会的相关规定,其中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在筹办过程中,既要执行国际奥委会既定的相关宪章,又要有所创新和突破,为今后的承办城市提供新的经验和新的模式,以满足奥林匹克运动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2008年8月24日晚,在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上,时任北京市长的郭金龙将奥林匹克会旗交给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伦敦市市长鲍里斯·约翰逊随后从罗格手中接过会旗挥舞起来,从那一刻起,奥林匹克进入伦敦时间。两个月之后,北京奥组委将一份近百万字的《北京奥组委奥运知识转让资料》(英文简称TOK)交到国际奥委会官员的手中,在这份资料中,从申办奥运会成功开始的筹备工作,一直到运行阶段,对所有过程中相关的重要数据、重要的经验教训都进行了归纳总结,涉及面包括市政、场馆建设、赛事运营、火炬传递、开闭幕式运行、志愿者招募和培训等十多个部门的奥运知识,有些看似并不重要的数据,例如安检人员的配置,文字记者工作间有多少个工位、多少个网络端口、网络带宽等等,都有非常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既可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人员的需求,又避免了无谓的资料浪费。其中所涉及的“无线覆盖”、“奥林匹克教育”、“文化展示”等内容,在奥运会历史上均属首创或创新,它不仅得到国际奥委会的高度评价,还被国际奥委会转授给了伦敦奥组委。
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对北京TOK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一届奥运会成功举办之后,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遗产就是知识遗产,而北京记录、总结这一遗产方面的努力,显然做得非常成功。
从国际奥委会和北京奥组委手中接过这份近百万字资料的伦敦奥组委主席塞巴斯蒂安·科也曾由衷地表示,“北京是伦敦最好的老师”。他曾说,我们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向北京奥运会学到很多,北京举办了一届非常壮观的奥运会,这也是我们想在伦敦做到的。四年前,我们有观察员队伍前往北京,对北京奥运会的全过程进行了观察和学习。我们从中得到不少启发和借鉴。
此外,北京奥组委还向伦敦输送了大量有奥运筹备经验的人才。在新闻发布厅、场馆运行、媒体服务等许多岗位,都有不少曾在北京奥组委担任过不同职务的中国人在为伦敦奥运会服务。在注册中心,记者就遇到一位来自北京的女孩,她在北京奥运会期间是一名普通志愿者,如今作为伦敦奥组委注册卡客户经理,她告诉记者,北京奥运会结束后一年,她就被伦敦奥组委聘用。在这里,她有一种非常强烈的回家的感觉,似乎找到了四年前在北京奥组委工作时的状态和感觉,工作起来也得心应手。和她一起来的每个中国人都有热情有激情。雄心勃勃地举办一届世界瞩目的体育赛事,是两届奥运会最大的相同点。
来自北京的工作人员和知识遗产将帮助伦敦实现奥运的辉煌一刻。伦敦奥运会结束后,伦敦奥组委的经验、建议和教训也将和《北京奥运知识遗产》一起,传承给下届奥运会的主办地巴西里约热内卢,这是奥运精神的一部分,就像一届届熊熊传递的奥运圣火,合作包容,生生不息。
(本报记者 王 东 戴 军 本报伦敦7月2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