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六一”儿童节当天,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的小学生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由中央电视台牵线搭桥、宇通公司捐赠的10辆标准校车。这将惠及全县7个乡镇3000多名中小学生,使当地寄宿学生告别跋山涉水的艰难上学之路。
这一举措,使柳州市近些年来努力推动城乡一体联动、基础教育均衡优质、职业教育高效适用,进而打造“教师幸福从教、学生快乐求知、家长社会满意首肯”的“幸福教育”理念有了新的诠释。
基础教育:努力追求最理想的境界
这是欢快的一天,微风和煦,阳光明媚。绿树掩映的柳州新风建材市场,迎来一群孩子。他们手里拿着纸和笔,灵巧地拦住还没接待客户的销售人员,像模像样地询问起店里各种瓷砖的规格和零售价。
原来,这是附近红光二小五年级3班的学生,在老师李红梅的带领下来到市场上“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这一课。当天,李老师将全班同学进行了分组,各组计算的平行四边形面积各不相同,并要求每组至少通过用3种规格的瓷砖铺完本组的四边形并求得总面积。
这样上课太新鲜了!同学们在欢呼雀跃中愉快地掌握了这些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以课改为契机,柳州狠抓“有效课堂”,想方设法转变“学困生”,引导学生乐学、会学、学好,使学生的个性特长、身心健康得到了全面发展。
职业教育:真正让受教者学有所用
2011年底,广西柳州畜牧学校校长王国全收到一封信,是该校毕业生雷建生寄来的。他在信中详细叙述了毕业后的就业、创业历程,真诚感谢学校3年的培养。
2008年,雷建生从柳州畜牧学校毕业后,签约到了广东海大集团。一年后,因父亲类风湿病状加重,他决定辞职回乡创业。在学校和县畜牧水产局的支持帮助下,他不仅承包了村里的两亩鱼塘,还创办了县里规模最大的养猪场。由于信息通畅、管理科学,当年养殖场的纯收入达5万多元,相当于雷建生一家过去20年辛苦劳作的总和。父亲治病的钱,以及妹妹读大学所需的学费,一下子有了着落。
“一人就业,全家幸福”,柳州职业教育的发展给农村贫困家庭带来了福祉。柳州职业教育的经验,成了“幸福教育”最直观的写照。职业教育也有力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据统计,目前柳州20万产业技术工人中,职业院校毕业生约占2/3。全市职校开设的129个专业与市产业发展紧密联系,直接为广西(柳州)汽车城提供人才与技术支撑。
促进公平:全市共搭“幸福教育”平台
“我在这里听到了那么多的快乐,那么多的幸福,深感这里的学校幸福指数很高。”著名教育家、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陶西平在考察三江侗族自治县一所小学后,撰文盛赞柳州打造的“幸福教育”。
几年来,在妥善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问题上,柳州进行了积极探索,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并将此确定为“民生工程”。去年,柳州市接收71783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其中公办学校接收比例达83%,比上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
柳州本级财政列出专项资金,改造学校危房。去年,该市将国家和自治区支持的1.4亿元资金,全部投入到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学前教育、薄弱学校改造中。市本级从2011年教育“两费”中安排1.7亿元,用于市区24所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及校舍标准化建设,建设规模近10万平方米。学校是“最安全的地方”,在柳州已成为现实。(本报记者 刘 昆 本报通讯员 韦 晓)